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1075年,文同曾任洋州知府時一共創作了三十首詩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首《望雲樓》便是其中的第十二首。這首詩也是詩人登樓之後,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禁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篇。可能許多人並不認識文同,但是他確實我國宋代時期著名的詩人,號笑笑居士,可見詩人絕對是一個在生活上樂觀向上之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位宋代詩人的筆下這首優美的詩篇吧。
《望雲樓》
宋代:文同
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
樓上捲簾時,滿樓雲一色。
壯觀的望雲樓的東面是那綿延不絕的大別上,樓我的北面兒則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秦嶺。在樓上準備捲起窗簾的時候,圍繞在望雲樓周圍的雲彩會馬上飛到屋子裏面來,一時間高樓便向藏匿在雲彩之間一樣,景色更是無比的美麗。
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的內容主要講述了詩人登高後所看到的壯觀景象。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化作一名畫家,以一個畫家的眼光來欣賞此處的美景,用畫筆來代替手中的墨筆,用美麗的畫卷來代替詩中的內容,使得詩人所想表達的意境更為開闊,景象也是在詩人的描繪之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雖然在詩人的心中此時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但是不得不説這樣的畫卷也是情出於自然當中的。
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在這短短的四句當中,都出現了一個"樓"字,而且題目中也帶有一個"樓"字,而詩人最後所説的"滿樓雲一色",這裏的"樓"也就成為了"樓"外"樓",這樣描寫的好處就在於,詩人既將詩中想表達的是詩意完美的展現出來,也在這平凡的語言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平凡的風景。這也使得全詩的每句都緊扣的主題,然而絲毫沒有讓我們感覺到半點的重複之意,在我們的心中,這好像就是一首題畫詩,也算得上是宋詩當中的一首精品詩篇了。
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詩人巧妙的向我們介紹瞭望雲樓所處的位置以及人們登樓之後的所見所聞,我們也是可以看出望雲樓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巴山東面、秦嶺以北的險峻地帶,這也給這所望雲樓增添了一絲神秘之感,也順便交代了樓所在地方之高和位置之好,使得詩人登上這望雲樓之後便可以看到險峻的巴山和秦嶺,特別詩人後面對於雲彩的描寫,更加襯托出瞭望雲樓的絕佳位置。
後面的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是由遠到近進行描寫的,詩人更加註重的還是對樓中近景的描寫。在這兩句當中的"樓雲一色"便是寫出了萬里晴空之下,茫茫雲海之中的絕佳景象,自然令我們心曠神怡,有一種融入其中的微妙感覺,在這種美麗景色的描寫之下,也使得那些讀者們對這種樓中景色更加的嚮往。
但是在這首詩中最大的特色,便是詩人成功的運用了一收一放的修辭手法,在前兩句的開頭當中,詩人便是由遠及近的對望雲樓進行描寫。在詩人拉開距離之時,也使得詩中的境界豁然開朗,很好的烘托出瞭望月樓周圍的自然景觀。後面的兩句則是詩人對自己描寫後的收攏工作,此時也是詩人由遠及近的描寫,拉近了我們眼中的距離,近到樓與彩雲渾然一體,這種美麗的景色也時常讓我們歎為觀止。
其次便是我們上文中所提到的,詩人詩中有畫的特殊描繪方法。我們可以看出詩人運用了十分典型的對話技能,將望雲樓的地理位置從一開始便給我們做出了詳細的介紹,此時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便是險峻的巴山、秦嶺當中的那個望雲樓,美麗的自然景觀使得讀者盡收眼底,在詩人的描繪之下整首詩的意境也是十分的開闊,氣勢也是相當的磅礴。捲簾這一生活中的小動作,詩人也是運用的恰到好處,捲上窗簾的那一刻詩人似乎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個新的世界,將這樓中的獨特美景"樓雲一色"完完全全的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雖説全詩詩人都是運用了最為樸素的語言,但是我們卻在這樸素的語言中感受到了美景所特有的氣勢。這也是唐代末期之後詩人們都非常喜愛的平淡詩風,這個時期的平淡往往也成為了一種時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屬於這一系列中的佼佼者。我們也是希望這首富有特點的詩篇,能夠一直這樣的源遠流傳下去,未來的我們還是更加的希望可以學到這首詩的精髓所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