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感知秋意,最好出門走一走。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汪嫺靜的、純淨的、青色的天空,一兩片羽毛般的白雲悠悠,宛如失羣的馬駒,又像迷失的風帆,恰似繁夏遺落的夢。
不覺,東邊的天空,悄悄洇染了胭脂色,不知從什麼角落拂來一縷晨風,撫過肌膚,有一種淡淡的清涼,恍惚之間,宛在春暮。
沿着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向西行約兩裏,即是護水堤。
途經一箇舊排灌站,只見赭紅色的瓦脊上,一對鶺鴒在晨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倆鳥相向而行,走得像一陣風,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行到瓦檐盡頭,又折過身,從另一頭走向這一頭;在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同時斜過身子,停下幾秒,用黑水晶一樣的小眼睛瞅着對方,竟跳起了貼面舞,尾巴不停地上下襬動;接下來,又像風一樣疾行。
近處的稻田,稻穗正在泛黃,宛如鋪了一層薄薄的金子。一個稻草人站在田中央,舊衣舊帽,結了蛛網,網上沾着露珠。它的模樣呆萌萌的,有些可愛,令人看了還想看。鳥兒似乎不怎麼怕它。充其量,它只是秋天的一道風景。
路過一個長滿芒草的荒丘。環繞着它的,是冬瓜地。田主人似乎很會算計,懂得土地的脾氣,換着花樣種植。據我所知,第一年,他種冬瓜;第二年,他種南瓜;第三年,他種西瓜。週而復始,幾乎年年高產。待到秋末冬初,他將老藤枯蔓焚化在地裏,殘留的瓜呢,就留給小丘的小獸們吧。
不信,你向下挖幾鍬,就會欣喜地發現:小丘的內部盡是洞,洞洞相連,像一座地下宮殿,乾爽、透氣、潔淨,有糧倉、有卧室、有衞生間,甚至比有的居民還講究。
“哎唷——”冷不防,我被絆了一跤,跌倒在一簇芒花上。很快,幾隻小獾從洞口探出了腦袋,好奇地打量着我。幾朵芒花,趁機飄向天空,輕盈柔軟,如鵝毛大雪。低頭一瞧,原來,是一隻枕頭似的大冬瓜,青青的瓜皮上,蒙了一層細細的茸毛,上面生了一層滑石粉似的瓜霜。
這隻大傢伙,竟偷偷地溜到草叢裏來了,依賴一根牛尾巴粗細的藤兒供養,活着真滋潤。結果,我圍着小丘搜尋一圈,竟發現了好幾個大瓜。
不覺又行了半里,我爬上了護水堤。一輪旭日,正銜着靛藍色的山嶺,露出一張鮮潤的臉。眼前,一灣碧水,如綠琉璃般明亮,令人賞心悦目。一處廢棄的古渡,有一塊青石殘碑,字跡早已模糊。
穿過幾行翠柳,發現一個爬滿青藤的小木屋,門前曬網罟,屋頂炊煙裊裊,有一種“柳影人家起炊煙,彷彿似、江南岸”的韻致。
離小屋不遠,是一片杏黃色的灘塗,生着一叢一叢的蘆葦,蘆葉蕭蕭,蘆花飄飄,葦稈皆高高低低畫着一道道鐵鏽色的圈兒,那是光陰的漲痕。
一條待修補的老船,倒扣在紅蓼叢裏。它累了。時有黃蝴蝶、紅蜻蜓來探望它。幾株蛇牙草悄悄爬上船底,倒三角形的葉片如小小的盾牌,生着帶鈎的細刺,葉底露出一小串一小串寶藍色的細果兒,似乎要給它擋風遮雨。
走下碼頭看水。江水清澈,鱗浪層層,一眼見底。水底沙牀,有大團大團的水草,像女人的秀髮在緩緩扭擺,我才知道水是流淌的。淺水處,叢生着綠油油的荇菜,忍不住將手探入水裏,想美美採撈一把,“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只感覺一縷冰涼、柔膩之感,像電流一樣順着手指襲向周身,那嫩滑無骨的水下植物,竟像綠綢一樣從我手心滑掉了。
抬首,唯見江水悠悠,遠山倒影歷歷。
已無須再遠行了。古人云:“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即為此”,秋色二三里,已填滿胸壑,恰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