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經宛在水中央沙溝古鎮,有怎樣前世今生之美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休閒

第一次看到沙溝這名字,我想起了沙棗,沙地裏長出的甜棗。我想,沙溝,是不是一條鋪滿了黃沙的狹長地貌?

想當然的結果,是錯大發了。看了沙溝地圖,四面環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腦袋裏冒出了“蒹葭”,難道沙溝古鎮,是從《詩經》裏走出來的美人?

石樑橋眺望

可能真是!沙溝古鎮的前身,是射陽湖腹地的一個小島。古鎮的歷史很長,長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長到了歷史上著名的文財神范蠡。雖説“春秋無義戰”,幫助越王勾踐成功復國的范蠡,卻因此留名。這位幹什麼成什麼的高手,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功成身退,曾經隱居在這裏一段時間。

島上最不缺的是魚,最難打到的,也是魚。那是沒有什麼“高科技”的時代,工具也很匱乏、范蠡根據觀察實踐,總結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養魚經》。范蠡後來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商人,改名換姓成了陶朱公。想來,這段隱居,給了他養精蓄鋭後的能量。

從後來沙溝古鎮的發展來看,多少還遺留了范蠡的經商遺風。沙溝是鹽都、建湖、寶應、高郵和興化五縣市交匯的中心,又是江蘇省的地理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裏自古成了周邊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水上交通的中心。

是啊,四周都是水,在水中央的沙溝鎮有多重要?南來北往的商旅,都必須在這裏停留打尖。由此給這裏帶來了商貿繁榮的機會。它周邊有多少水?兩湖六蕩!兩湖是大縱湖和郭正湖。六蕩分別是南蕩、花粉蕩、官莊蕩、王莊蕩、團頭蕩和洋汊蕩。從上面的介紹可知,四周的兩湖六蕩不是虛指,而是全部有名有姓。

凝固了歲月

發達的商貿,豐饒的物產,沙溝古鎮有了“金沙溝”美譽。古鎮區像一條魚的造型,居於鎮中的大街小巷,呈現“魚骨狀”的格局。居高俯瞰,是“鎮在湖中、河在鎮中”。

從通衢大道轉個彎,便是沙溝鎮進鎮的石樑橋。站在拱橋上遠眺,大美的水,如詩如畫。石樑,沙溝之前眾多曾用名中的一個。石樑不是有石頭的橋樑,而是明代一個出自沙溝的清官。他名叫萬雲鵬,字石樑。後人們為紀念他,將鎮子改了他的名字。後來的清政府不允許用明人的名字為地方命名,便更名沙溝,沿用至今。

沙溝鎮現存七十五條巷子。以姜家巷、張氏名宅、趙家大房、舊時理髮店、路邊鐵匠鋪、明清時醬園、和魚市口老街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為最大看點。沙溝的古建築,介紹説是徽派建築,卻與我們熟悉的粉牆青瓦馬頭牆有毫不相同。

房子兩層為多,少見徽派建築中高高小小的窗。每家門檐上頭兩邊,有向上翻卷的特製磚片。中間或有“喜”字,或有“福”字。大門的門檻前,還有幾級台階,起高門大户的寓意。門鎖用傳統的“地龍”形式,蟻鼻造型。還有一些大宅門的門額,保留了精美的雕刻。

翻卷的屋檐,抬頭見喜

四大房,是沙溝至今引以為傲的歷史。姜家,據説與姜太公相關;王家,可以追溯到王祥,那位“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鯉”故事的創造者。而清代著名詩人劉沁區、國大代表趙閻生等,代表了另外兩大房的昔日榮光。

前大街、後大街、南大街、姜家巷、益民巷等,全部古色古香,保留了未被改動的明清建築。每一個街巷,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譬如姜家巷的大磨子,既有天圓地方的陰陽和諧,又有八卦的乾坤天地。元代的姜家進士爺,為了家族和後人祈福避災,放置在姜家巷交叉口。這種不多見的祈福形式,據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姜家,終於成了古鎮四大房之首。

在姜家巷一個普通的民居大院裏,一株三百五十多年的紫薇花,每年盛開出千百朵絢爛的花兒。主人家與花兒相伴了好幾代,代代對這棵樹愛若珍寶。小小的四合院,因為這棵樹變大了。它大出了沙溝,被每一個來這裏的遊客帶回自己的家。總有一天,這個小院,這棵老樹,會走向世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不在樹還在,還會開花結子,瓜瓞綿綿!

老樹新枝

沙溝的商業繁茂從久遠的古代,一直到民國初期。解放前後,沙溝還保留了幾個較大的行業:典當行、南北貨、土煙、綢莊、醬園、藥店、米行等。隨着新中國交通形式的改變,以船為唯一出行工具的狀況逐漸改變。圍繞在水中央的沙溝鎮,像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一樣,躲進了城市繁華的背後。

在一面已經“膨脹”的牆壁前,我們看到了不同年代修補的痕跡,不同厚度的磚頭正好代表了不同的三個朝代。清代、明代和唐代。據導遊説,這堵牆看上去顫顫巍巍,依然有人居住。這樣的狀態已維持了一百多年。我們以為的“危房”,只是我們的觀感。“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代大學士張英寫給家人的一封信,説明了江山代傳,物是人非的真理。

今天,沙溝鎮迎來了發展的好時光。眾多古鎮的喧騰,反襯出這裏的優雅靜謐。到這個清淨的地方走走,輕鬆放鬆。但願這座“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魅力古鎮,在再度輝煌後,不要沾染太多的銅臭味!我們周邊同質化的古鎮太多了。有特色,才有吸引力

唐代的虹橋穿越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