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知:這些館藏的元青花都不是蘇勃泥青
談元青花必談至正型,談至正型必談蘇勃泥青(蘇泥勃青,蘇麻離青)。
收藏圈裏對元青花的認知,多來自一瓜半棗的零星鑑定知識,好似古代寓言盲人摸象的故事。
摸到鼻子的説元青花是圓筒形的,摸到身子的説元青花是一堵牆,摸到象牙的説元青花是又彎又尖。
徵集的年代早於元青花瓷器成名的年代,徵集的價格一般都是幾十塊人民幣,所以,不存在很多藏友説的徵集品不真之可能性。
發這些瓷器的目的,是想通過這些館藏元青花文物,告訴廣大藏友:
元青花瓷器很多,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精品,都不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或者蘇勃泥青燒製的東西。
一概以蘇麻離青或者蘇勃泥青的眼鏡來看元青花,極有可能掉進坑裏。
相信在婷婷的朋友圈,您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
要搞清楚元青花文物鑑定,灰可器不可不知,柴窯不可不知。
有句俗話説,“若要趕,做渣胎碗”(灰可器俗稱渣胎碗)。
所謂灰可器,又稱飯器,是景德鎮瓷業的專業術語。
在清代乾隆年間,灰可器產量,佔景德鎮日用瓷的五分之二,月產量近100萬筒。
解放後,由於生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質量花色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購買高檔細瓷的越來越多,
又隨着燒煉的不斷更新改造,到50年代,槎窯已乎絕跡,灰可器也逐漸消失了。
大家知道古代景德鎮瓷器是柴窯燒製的,柴窯又分龍窯,短龍窯,饅頭窯,葫蘆窯,鎮窯。
時代不同,窯爐結構不同,但共同特點是,柴窯窯內不同窯位温度不同,燒成氣氛不一樣。
由於青花瓷需要高温才能出青,也就是説需要1250度以上的温度,才能燒出青花的藍色(這點不分什麼青料):
温度一低,顏色就發黑,
温度過高,顏色就燒飛了。
所以,由於柴窯燒製很難達到1300度以上高温,
而器物越大,需要燒熟的時間越長,青花瓷需要出青,則需要最好的窯位。
燒製時,窯內必須放滿瓷器,否則窯內一是成本太高,
再者氣氛很難掌握,所以大量的粗貨被生產出來填滿低温窯位,用的也是下腳料(胎,釉,彩都是)。
這就是所謂的灰可器,這種器物當時大量燒製,價格不高,用於民間。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曾經對元青花、永樂宣德青花還有各時代青花殘片進行過光譜分析和成分檢測。
結果表明: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高鐵低錳型原礦。
其中湖田窯址出土的殘片,氧化鈷含量10%,氧化鐵含量41%,氧化錳含量0.7%,含金素坤。
而國產青料,氧化鐵含量在2.64-6.96%之間,氧化錳含量在16.84-30.12%之間,氧化鈷含量低在1.26-4.45之間。
明晚期之後,採用揀選,煅燒的方法後,氧化鐵含量在1.51-6.58%,氧化錳含量在22.53-47.96%之間,氧化鈷含量在6.02-6.79之間(主要是珠明料和浙料)
以上數據極為關鍵,我們驚奇的發現,原來蘇麻離青和國產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1、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本質上是一種富含氧化鈷的鐵礦石,含氧化錳微量。
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
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
由於氧化鈷含量極高,所以髮色靛藍,
又由於氧化鐵成分高於氧化鈷4-5倍,所以在釉面上形成了大量的磁鐵礦和赤鐵礦晶體。
也就是三氧化二鐵和四氧化三鐵晶體成分,故有明顯的黑色錫光。
這種光澤是磁鐵礦為主的晶體閃光和氧化鈷深藍色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
2、國產青料元青花所使用國產青料,
本質上都是含有部分氧化鈷,氧化鐵的錳礦石。
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
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
如含錳過高時青花紋飾呈色為藍中微微泛紅,釉面下凹並啞光。
而錳含量十幾倍於鈷含量,再加上鈷含量本來就僅有1.24-4.45之間,
所以錳的髮色蓋住了鈷的髮色,綜合起來就是藍灰為主(平等青,石子青的顏色)。
而後期煅燒過後的浙料和珠明料,氧化鈷成分提升到了6%,氧化錳同時也提升到了1.5倍於原礦的水平,
此時氧化鈷的着色能力被髮揮得淋漓盡致,再加上錳的成分提高,紫色也出現在青花髮色裏。
所以,好的浙料和珠明料髮色亮藍,藍中帶紫。
鐵成分低,不再出現鐵鏽斑或者錫光。
無論是國產料或進口料,用放大鏡觀察,給人一種清澈深沉之感。
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濃豔之處有鮮活的“流動狀”。
玩收藏,要搞清楚瓷器生產工藝和歷朝歷代的不同。
打個比方,一件各方面都無懈可擊的疑似真品,為什麼被否定,就是穿越了。
電視劇裏唐代的宮廷出現了宋代的瓷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至於為什麼假,他是否願意實話實話告訴你,那就不是筆者所能知道的了。
(學瓷器鑑定都是學問,最好拜師而不是偷師,拿着件東西到處問人,行內人是沒有誰會跟你説實話的)
元青花在當時僅僅是一種商品瓷,現在民間也有不少元青花瓷器,普品更多。
不過呢,如果能擁有一件元青花精品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請關注我,謝謝大家!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老彭談收藏”。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