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文/于學忠

盛夏,沿城南徐屯鎮採風,偶得半日閒,陪友人到寶林寺探幽。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寶林寺,坐落在徐屯鎮山咀村一座小山丘上。遠遠望去,山高峻貌,林蔭葱鬱;在烈日陽光之下,似真似幻,猶如一幅富有詩意的青綠山水畫。這裏靈山寶相,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被當地人稱之為寶林寺。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寶林寺,赤光耀眼,氣勢磅礴。據清《片石巖重修寶林寺碑記》史料記載,按蓋牟山之峙,郡治東南者多紆鬱,迢嶢莫能石狀。而獨於塔子溝筆架山側,雙龍洞之陽,有岩石焉。高十數仞,峭拔青瞑,口浮銀漢,誠邑巨觀之最。這裏峯巒疊嶂,懸崖聳立,奇秀無比;片石巖,位於此處,因舊有石塔和八角琉璃塔,“塔子溝”的溝盡頭,因為有形似刀劈的幾十米高的石峭壁而得名。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巍峨古剎背靠千仞峭壁偏石崖,給人以肅然起敬之感。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佛殿,星羅棋佈,矗立在半山坡上,佛殿的檐頂,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自山腳拾級而上,台階寬廣而陡直,行走需十分小心,不得有半點旁騖,若心能放靜,腳下自有高低。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石階南側小道上山,一路綠蔭遮天,宜看花聽鳥,啼聲皆在芳菲深處。登上山來,眼前豁然一亮,別有一番天地。極目四野,遠處峯巒如聚,羣山競勢,莫肯上下,筆架山近在眼前,雙龍洞就在山那邊,莽莽山野鬱鬱葱葱,猶如一幅水墨似的長卷。

邁入寬闊的古剎大院,青石地板凹凸古樸,左側殘存的一塊古碑,其字跡斑駁。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來到了大雄寶殿,這是一座木構歇山頂建築,紅漆的門窗,紅色的琉璃瓦屋頂,顯得格外的醒目。

偏安於城市一隅,不僅僅是一次神秘的探訪,更是心靈上的一次慰藉和洗滌。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走進寶林寺,如同走進了一段被歷史塵封的遠古記憶。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似乎都帶着靈性與深刻,瀰漫着一種厚重的韻味。

世人知曉寶林寺,但熟知有關寶林寺的傳説的甚少。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日高氣爽,寺前仰望。山倚樹翠雲接,塔聳石階天降。”寶林寺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豐富的故事傳説支撐着禪宗勝地的輝煌、多面的昨天。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據寶林寺明戒大師介紹,傳説寶林寺起開始修建於唐朝末年,到明朝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重修一次。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又重修一次。而寶林寺最早的廟宇已經在文革前毀掉了。近千年逐漸毀壞直至全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對佛教文化的開放,當地開

始籌劃復建寶林古剎。這裏歷史遺蹟很多,有明嘉靖年廟宇復修碑記、石佛像、馱碑石、八角琉璃塔原址、高僧閉關禪修洞等多處遺址。

明戒大師介紹説:而現在的廟宇是在舊址上重建的。很久以前,有位叫迪丘尼的師傅家住吉林,有一天,這位師傅做夢夢到了寶林寺這個地方,説這裏山青水秀,是一處風水寶地。於是,迪丘尼就從吉林一路尋找來到了這裏,當她到達這時後,果然見到這裏的景象如夢中一般。她就留了下來,住在了山洞裏進行修行,並開始修建現在這個廟宇。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寶林寺的“龍泉亭”於2017年12月30日落成,由楞嚴寺長老圓山老和尚為寶林寺井亭命名,並親書“龍泉”二字;亭聯:“澤慧眾生同諸天法雨,源流一脈連東海神淵”出自着名詩詞大家孫林清先生之手;並由書法家孫金龍先生手書。龍泉亭落成為寶林寺又添一景觀。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龍泉亭的龍泉古井,因井水清澈、甘冽,常年不枯,慧澤眾生。提起龍泉古井,倒有一段好聽的故事。

明戒大師介紹,這口井傳説也是唐朝時開始有的。那時,這裏上山沒有路,全部是大樹,這裏的樹幾個人合圍起來都攏不住。

據山腳下老輩人講,當時山上沒有水,在此修行的一位高僧就從山下往山上挑水。

剛好被從此經過的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看到了,三太子感念這位高僧如此辛苦,便把東海的水引到了這裏。

後來被東海龍王得知了,懲罰了三太子。三太子的母親得知了此事,就向東海龍王求情放過三太子。

東海龍王放過了三太子,可是,對這個地方卻充滿了好奇,於是便來此一探究竟。

結果發現這裏確實是靈山寶相,風水寶地,尤其是井的前面有一天然的片石岸擋着,而片石岸直立平坦,彷彿人工雕刻的一般為井護駕。

東海龍山見此情景,果然是一處寶地,決定在此修行。千年古樹護佑着古井,因古樹形似蒼龍,後改此井為龍泉井。

山下老人老輩人講述,從他們很小的時候,這口井就存在,這口井長年不幹,井水甘甜無比,夏天打上來的水還有寒氣。

相傳明清以來,此處年年廟會,大戲連唱數日,演員因喝了龍泉古井水而一直保持清新圓潤的唱腔;嗓啞的演員用此井水治癒;聽戲觀眾也因喝了此井水而感到身體輕爽。寶林寺的龍泉古井因此被傳為“男飲泉水體質壯,女飲泉水增容顏”。此井存在的年代較為久遠,可謂飽經滄桑。而這口井並不深,只有不到十米深。即便是去年山下水井都旱得沒水了,這口井裏依然有水。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站在山頂,舉目遠眺,可見羣山逶迤、莽林密佈。

縱覽四野,羣山丘壑奔入眼界,境內怪石林立,其狀如“石豹、石獅、石佛”,或“似人、似物、似禽、似獸”;寶林寺的八角琉璃塔遺址和殘碑訴説着歲月的滄桑,右邊的馱碑龜石,經過千百年的風雨的洗禮,吸收日月精華如今已經修煉成“龜靈聖母”;片石崖上更是風光無限,雄獅、金錢豹雄視天下,黿也傲視羣雄……當你登上山頂蓋州風光盡收眼底,令你心曠神怡!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寶林寺的寶鼎,只有登到片石崖上方可看見,然而至今沒有人敢登鼎……只能在此仰視!望着着山上鬱鬱葱葱的森林,在雲霧的瀰漫下,一座莊嚴古剎坐落其下,猶如仙境一般。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這裏自然風光秀美,四時景色各異。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寶林寺的風景美不勝收,數不勝數;這裏更是遠離塵世的喧囂的清靜地,自古以來,吸引着古代的文人墨客訪古探幽。

遙聞禪宗之聲,彷彿聽一曲深邃的意境,浮想鳥鳴田園的詩情。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寶林寺人傑地靈,聚山川之秀,得居士之雅,“碧波映古寺、幽境映禪光”一片空靈,是人們靜心養性的好去處,令人神往。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禪宗勝地自古今,山川秀麗多神韻。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探幽寶林寺,如讀一段斑斕文章,彷彿觸着仙人居士的風骨。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盛夏,再登寶林寺探幽,這裏厚重的歷史文化和風光旖旎的山水,讓人難以忘懷……(攝影/明戒大師)

作者:于學忠,遼寧蓋州人。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營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於某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1990年開始先後在《鴨綠江》《營口日報》《遼寧日報》《農民日報》《遼河》發表作品,作品多次獲獎。著有《凝聚的力量》《山高人為峯》《歲月深處是芳華》《蓋州情韻流淌千年的風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1 字。

轉載請註明: 《寶林寺探幽:曲徑通幽處》文/于學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