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5月15日電 5月8日,為期10天的日本黃金週假期結束,這也是日本滑雪季的最後一天。日本各地的滑雪場如何在沒有雪的季節裏維持運營?帶着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長野的一些滑雪業內人士。
將積雪發揮到極致
隨着氣温回升,從4月初開始,位於長野白馬村的八方尾根滑雪場就開始陸續關閉雪道。到黃金週假期時,山下已經綠草如茵,野花盛開,能夠開放的雪道只剩下山頂的一小部分,總共24條纜車中,只有4條在運行。
八方尾根滑雪場是1998年長野冬奧會高山滑雪的主要賽場之一,現在由白馬觀光開發株式會社經營。社長荻野正史告訴新華社記者,最後開放的這兩條雪道並非完全由自然降雪形成,而是在冬季降雪比較多的時候專門通過大型機械堆積碾壓出來的,為的就是在5月依然有雪可滑。
長野八方尾根滑雪場的登山者(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攝)
山頂的積雪正快速融化,雪況很差,很多地方已經露出土層,但這絲毫阻擋不了滑雪者的熱情。荻野説,黃金週期間,滑雪者平均每天超過1000人。
“我們並非為了開放而開放,黃金週期間我們是保持盈利的。”
“人工雪道”歡迎你
冬季最高時三米多厚的積雪化去後,野澤温泉滑雪場的一條雪道變成了灰白色,其實是鋪了一條特別的塑料雪道。滑雪場社長片桐幹雄透露,這是全日本僅有的幾條人工雪道之一。
片桐透露,這條人工雪道已經營業四年,最多的時候,來“滑雪”的人每天有400人左右,週末坐纜車都要排隊。日本有不少滑雪發燒友,以前他們夏天會到南半球去滑,疫情期間,人工雪道解決了他們出國難的問題。
野澤温泉滑雪場內一條雪道的冬季景象(上)和雪化後的人工雪道(拼圖)(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攝)
不過,片桐也表示,人工雪道是消耗品,冬季埋在雪裏,夏季啓用,啓用後會出現損耗,維護或者更換損壞的部分需要相當大的費用。另外,相對天然雪,人工雪道比較硬,也不適合初學者練習,因此不可能大規模推廣。也很難做到盈利,現在人工雪場全靠國家和村政府的補貼來維持。
疫情凸顯夏季業務的重要
黃金週過後,各個滑雪場進入大約一個月的調整期,然後開始夏季運營,迎接前來登山的遊客。片桐説,雪場將在山頂開設野餐公園。“當然最大的賣點還是我們的新纜車。雖然纜車是為滑雪準備的,但是夏季周邊的景色宜人,乘纜車登山令人賞心悦目。”
荻野也特別重視夏天的營業。為了吸引遊客,公司在山頂開設了有桑拿房的露天酒吧。八方尾根雪場山頂附近就是一座國家公園,是夏季的旅遊勝地。同時,由於夏天公司的人員大大減少,少了人工費、燃氣水電和壓雪的費用,夏天的“收益率”反倒增加了。
據荻野透露,疫情之前,夏天到八方尾根滑雪場的遊客每年大約有10萬人,去年有7萬。片桐表示,疫情前夏天來野澤温泉滑雪場的登山者據估計每年約有5萬。
來自福建的林超在白馬村經營一家民宿已有多年,他告訴記者,疫情前只需幹完一個滑雪季,全年的日子就可以過得很舒服。但疫情直接影響了白馬村數百家民宿的生意,大家寄希望於夏天能有更多遊客到來。
夏季業務更為“保就業”
在剛剛結束的雪季,野澤温泉滑雪場吸引到滑雪客29萬人,比去年增加7萬多,儘管比疫情前5年平均39萬人還有很大差距,但説明滑雪業正在復甦。據介紹,冬季滑雪場的員工大約有400人,但夏季只需要75人左右。八方尾根雪場的情況也差不多,好在很多員工本來就是附近的居民,雪季結束後,他們可以從事農業、林業或者建築工作。
片桐表示,夏季的業務更多是為了“保就業”。“我們也希望冬季的員工全部留下來,但是僅靠現在的業務沒有那麼多崗位。目前我們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比如山上露營地再擴大規模,多接收一些遊客或者野餐花園再多招徠些遊人等。來的人多了,自然就會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雪季最後一天,滑雪者在八方尾根滑雪場滑雪(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攝)
他還透露,現在之所以重視夏季業務,也是為了促進冬季的經營。因為如果夏天沒有工作,員工就要到其他地方去謀求生計,那麼冬季就很難確保有富有經驗的員工,運營的效率就會降低。
荻野也表示,每年新雪季之前,他們都首先聯繫以前在雪場工作過的人。由於日本老齡化嚴重,招聘年輕人並不容易。
擴大內需,説易行難
8日的營業結束後,片桐開了一個全體員工大會,呼籲員工向認識的人積極宣傳滑雪場,以招攬更多遊客,尤其是海外遊客。疫情前,海外遊客大約佔到野澤温泉雪場所有遊客的25%左右,現在隨着疫情的緩解,很多酒店下個雪季的預約都已經滿了。
不過,對於後疫情時代國際遊客的數量,片桐並不樂觀,因為如果疫情出現反覆,政府的入境政策收緊,這些預約都有可能取消。
5月8日,野澤温泉滑雪場員工慶祝雪季結束(新華社記者楊光攝)
荻野也表示了同樣的擔心,他説:“首先我們還是做好面向國內客人的營銷。”但日本的滑雪人口已經從1998年冬奧會時1800萬的最高峯鋭減到了現在的400多萬人,擴大內需並不容易。過去一年,長野的多個滑雪場關門歇業。
林超對日本人的消費能力並不看好,他説,很多日本人開着車到長野滑雪,晚上睡車裏,吃便宜的便當。他認為日本滑雪業要實現復興,還要寄希望於海外遊客。(記者王子江 楊汀 楊光)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