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通過官網發佈《瀘縣這些公共文化場所、景區暫停對外開放》公告,告示中稱,9月16日04時33分,四川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由於受地震影響,按照應急管理要求,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瀘縣屈氏莊園博物館、瀘縣文化館(瀘縣美術館)、瀘縣圖書館、瀘縣龍橋文化生態園景區、瀘縣玉蟾山景區等上述公共文化場所、景區即日起暫停對外開放,實施全面排險搶修,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公告截圖
隨後,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瀘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人員表示,瀘縣發生的6.0級地震暫時未發現對縣內博物館、古蹟產生損壞的情況,震中地區也沒有出現對文物古蹟產生損壞的情況。
龍腦橋 圖片來源瀘縣人民政府官網
據悉,在瀘縣,保存至今的龍橋有179座之多,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的就有47座。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曾表示,一縣之中能有如此多的龍橋,數量之多,藝術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不僅在巴蜀地區,就是在全國也絕無僅有,堪稱古橋建築之一大奇觀。
其中,龍腦橋位於瀘縣縣城北郊九曲河上,為瀘州至隆昌的古驛道所經之地,修建於明代早期的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清乾隆四十三年,“欽命永寧道瀘州以北九十華里九曲河龍腦橋加以保護”,橋長54米,12個橋墩13個孔,中間8個橋墩分別雕刻了麒麟、青獅、4條龍、白象4種瑞獸,“麒麟兩岸守護,大象河邊暢飲,青獅橋上怒吼,龍王攜龍遨遊”,景象甚為壯觀。龍腦橋厚重的歷史與雕刻的藝術性、結構的科學性完美結合,全國罕見。有專家評價,龍腦橋是一座可以和盧溝橋、趙州橋媲美的中國古代橋樑,也有專家認為龍腦橋可能是瀘縣龍橋羣誕生的發端。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曾琦
編輯 李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