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登封城北六華里處峻極峯下,嵩山之陽。
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最初稱作嵩陽寺,隋朝大業元年(605年)更名為嵩陽觀,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在此建太室書院。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仁宗皇帝賜名太室書院為嵩陽書院,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睢陽書院,並稱為高等學府的四大書院。
嵩陽書院內有古樸雅緻的古建築羣,以文物奇特而聞名天下,院內環境幽雅,是北宋以來最為著名的讀書聖地之一。
宋代理學分支——洛學的創始人程顥、程頤兄弟曾在此講學。
明朝末年,嵩陽書院毀於戰火,清康熙年間重建。
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高宗弘曆遊覽此地,在千年柏樹下寫了一首詩:
書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名。
山色溪聲留宿雨,菊香竹韻喜新晴。
初來豈得無言別,漢柏陰中句偶成。
乾隆帝詩中所謂的“漢柏”即大將軍柏、二將軍柏,是嵩陽書院地標式古樹,原為三株,其中的三將軍柏在明朝末年毀於戰火。
根據林學家考證,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超過了四千五百年,為西周時期種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柏樹。
乾隆帝為何認定為漢朝的柏樹呢?這和一段民間傳説有關。
相傳,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幸嵩山,發現此處的一棵柏樹高大茂盛,巍然聳立在雲間,於是封眼前這棵柏樹為大將軍柏。
過了一會兒,漢武帝又看到一顆柏樹,比先前的那一棵還要高大,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更改,於是這棵柏樹屈居第二,被封為二將軍柏。
封完“二將軍”,繼續向前走,又見到一棵更高更大的柏樹,漢武帝很無奈地説:“你長的再高大,我也只能封你為‘三將軍’了”。
大將軍柏高約十二米,圍粗五米多,樹身斜卧,樹冠寬厚茂密,如同一把巨大的遮陽傘,給人們投下一片陰涼。
二將軍柏距離大將軍柏七十餘米,高約二十米,胸圍近十三米,樹冠直徑十九米,樹幹底部有南北相通的樹洞,可容下五六個成年人。
樹身雖老態斑駁,卻依然鬱鬱葱葱,虯枝挺拔,生機勃發。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