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卡片”走紅背後,“成癮”問題不容小覷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的李華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今年春季開學後,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迷上了“奧特曼卡片”。這個春節,孩子得到一千多元的壓歲錢,居然用其中的數百元買了“奧特曼卡片”。“沒想到我們為孩子攢的這點錢,居然都捐給了卡片公司了。”
“奧特曼卡片”是註冊地在浙江省義烏市的浙江卡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卡遊”)生產的一種系列卡片,每張卡片上印有一個奧特曼系列動畫片中的奧特曼或怪獸,並標有攻擊力等不同數值,卡片按照稀缺性,分為N、R、SR、SSR到HR等不同級別。
隨着國家對網絡遊戲持續加強管控,強制推行防沉迷模式,一些未成年人在網絡遊戲中漸漸失去陣地,但一顆想玩遊戲的心卻始終沒有停下。2021年下半年開始,“奧特曼卡片”逐漸在中小學生中流行起來。
另類“盲盒”再次風靡
一位四年級的吳姓小朋友告訴《法人》記者,“奧特曼卡片”通常每包中有5張卡片,價格從2元、5元、10元到更貴的都有。拆包之前,誰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是哪5張卡片。但是,價格越高,抽到“好卡”的概率越大。“‘好卡’就是稀缺性級別高的(至少是SSR級別),攻擊力強的,或者‘電視卡’(帶有3D立體視覺效果的卡)。不信你可以試試,5塊錢一包的和10塊錢一包的,裏面卡片的等級是不一樣的。”他斬釘截鐵地説。
記者來到位於海淀區學院路街道的校外小超市。在文具區,記者並沒有發現“奧特曼卡片”,詢問店經理後得知,由於賣得火爆,“奧特曼卡片”被挪到了收銀櫃台上。“賽迦奧特曼”“迪迦奧特曼”“澤塔奧特曼”⋯⋯僅這家店內就有近十個系列的“奧特曼卡片”。
記者購買了兩包10元的奧特曼卡片,共得到10張卡片,其中一張被標註為“HR”等級,看上去與其他卡片不同,有明顯的3D立體效果,這就是吳姓小朋友口中的“電視卡”。
店經理還向記者推銷一種以盒為單位售賣的卡片,100元一盒。“性價比比按包買要高一些,容易抽到‘好卡’。”此外,還有一種售價30元一盒的卡片,裏面是3包10元的卡片。“越貴的越容易有‘好卡’。”店經理的話與吳姓小朋友如出一轍。
按照店經理的説法,“奧特曼卡片”存在已久,但在小學生羣體中開始流行,有如當年悠悠球、“水滸英雄卡”、“三國羣英時空魔幻卡”的風靡程度,是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的。記者注意到,彼時正是國家限制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防沉迷系統”開始取得一定收效之時。“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學之後就愈演愈烈了,一放學就有好多小孩子來買,有的孩子家長不給買就哭鬧。”
記者發現,“奧特曼卡片”在玩法上與“盲盒”相似,但也有不同。
“盲盒”開封前不知具體是哪一款,每個系列的盲盒會有一到兩款“隱藏款”,抽到“隱藏款”就如同抽到了大獎,因為“隱藏款”的稀缺性遠遠大於公開款,就相當於“奧特曼卡片”中的“好卡”。但“奧特曼卡片”沒有“隱藏款”之説,所有款式全都“明碼標價”,規定了稀缺性等級。
此外,“奧特曼卡片”對人物形象的IP開發次數遠大於“盲盒”。“盲盒”與“奧特曼卡片”都可以有非常多的系列,但“盲盒”對“哈利·波特”系列開發出十幾個形象之後,會轉而開發“迪士尼公主座”“火影忍者”等其他系列,而“奧特曼卡片”則是在一個已經存在了50多年之久的“奧特曼”形象上進行重複開發,每推出一個新的系列,就可以出一套新的卡片。
售賣不確定性,成就大生意
記者瞭解到,“奧特曼卡片”的生產商“浙江卡遊”從“新創華”公司獲得IP授權後,便一個系列接着一個系列地生產“奧特曼卡片”。“新創華”公司則從奧特曼形象的版權公司——日本萬代公司獲得了中國大陸地區的版權總代理權。也就是説,日本萬代將奧特曼版權授予“新創華”,“新創華”獲得代理權之後又將奧特曼形象在卡片上的使用權授予“浙江卡遊”。
值得注意的是,奧特曼系列動畫片在它的老家日本走勢已經衰微。由於內容中有一定暴力情節,奧特曼在日本的青少頻道一直被禁播。然而即便如此,萬代公司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總收入依然有86億日元,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5億日元。而中國大陸是萬代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
記者瞭解到,“浙江卡遊”在2021年獲得了紅杉資本600萬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元之多,而在“盲盒”界首屈一指的公司“泡泡瑪特”,目前的市值也不過800億港幣。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浙江卡遊”,被稱為呼之欲出的“卡片界的泡泡瑪特”。
版權代理商“新創華”官方網站顯示,這家公司對奧特曼的版權授權有八個方向:商品化授權、代言和促銷授權、出版授權、空間授權、影視合作、展會和活動授權、遊戲授權和線上增值授權。“新創華”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從日本萬代購買版權代理權,然後再授權給國內想使用奧特曼形象的各種機構。這也意味着,對“浙江卡遊”的商品化授權,其實只是“新創華奧特曼江湖”的冰山一角。
“也有盜版的,雖然看上去差不多,但孩子們並不買賬。”一位等候學生放學的家長告訴記者,未經授權的“奧特曼卡片”,不論是哪個款式哪種等級,都沒有“卡遊”二字,價格也比正版便宜不少。
“買盜版的在班裏抬不起頭來,還不如不買呢。”吳姓小朋友對記者説。
而“奧特曼卡片”風靡的背後,“成癮”的問題不容忽視。上述家長告訴記者,有的孩子成盒狂購,只為要自己還沒攢到的一兩張“好卡”。“如果一盒裏沒有那一張他想要的卡,這錢就白花了,孩子會把這一盒都扔了。”
“全扔了倒不至於。”吳姓小朋友對記者説,“同學之間是可以互換的,如果我有5張SSR的卡,對方有一張HR的卡正是我想要的,就可能達成交易,以卡換卡”。
“卡片盲盒”該如何監管?
與“盲盒”相同,“奧特曼卡片”售賣的也是一種不確定性,即拆包之前不知為何物,這種透明性明顯不足的商品類型,究竟該如何定義?算不算一類特殊商品?
去年,“盲盒”市場出現消費者權益事件後,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就“盲盒”市場的一些亂象發出過消費提示,但與“盲盒”玩兒法有諸多相似之處的“奧特曼卡片”,卻沒有被消費者協會發出過任何提示。
“目前我國只對博彩業進行了單獨立法,‘盲盒’也好,‘奧特曼卡片’也好,還夠不上彩票和獎券那樣的偶然性。”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虎對記者表示,對“奧特曼卡片”的監管,可以從消費者權益保障的角度,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是商家的義務,這一點“奧特曼卡片”製造商應當特別注意。“與‘盲盒’隱藏款一樣,那些所謂稀缺性高,等級高的‘好卡’究竟有多少?是真有還是壓根就沒有?這都是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趙虎表示,商家正是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觸發消費者的“中獎”心理,讓他們永遠也買不着,如果真有這樣的事,肯定涉嫌欺詐消費者。
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奧特曼卡片”的確容易引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但在法理上似乎難有定論。趙虎告訴記者:“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確有對向未成年人兜售商品的規定,規定商品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如果一定要説‘奧特曼卡片’傷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就太上綱上線了,還達不到被追責的程度。”
此前曾發生過孩子偷拿家中的錢,大肆購買“奧特曼卡片”的事件。據杭州當地一家媒體報道,一10歲男孩揹着家長,拿出1300元壓歲錢買了“奧特曼卡片”,經有關部門調解,文具店店主退還了1000元。
對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家長是否有權要求退款,趙虎建議,有關部門對未成年人購買商品設置一個價格上的上限,一旦超過這個上限,就應視為未成年人購買了超出自己處置能力的價格的產品,應當有權追回,畢竟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
來源:法治日報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