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新聞 || 飛鳥入城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帥
黃藍交匯處,蘆花飛雪來。在美麗的黃河三角洲,每年都演繹着別樣的遷徙故事。入冬以來,水波盪漾間,濕地蘆花如雪,成羣的候鳥或愜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動聽的鳴叫聲此起彼伏,處處昭示着三角洲的生氣。
黃河從山東東營匯入渤海,其沖積而來的黃河三角洲擁有暖温帶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1992年,這裏設立了總面積15.3萬公頃的國家級保護區。2018年,東營躋身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之列。都説“照顧好了鳥類,你就解決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環境問題。”在東營,除了政府不斷升級的生態保護外,東營人的愛鳥護鳥也成為了生活“煙火”,和諧地融入到日復一日中來。
我和鴞成了鄰居,看它長大戀愛了
在外面遇到一隻受傷的小鳥,你會怎麼辦?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2020級1班的學生周夕蕎無意中救了一隻鳥,卻因此收穫了一段奇妙的緣分。
一個夏天的清晨,周夕蕎剛吃完早飯,突然聽到樓道里“砰”的一聲,她急忙出門查看,只見地板上落着一隻暈過去的鳥兒。她急忙上前查看,並讓爸爸將其捧回家中。“我對着鳥類圖鑑查看,辨認出它是一隻縱紋腹小鴞。”這隻鳥兒並沒有受到嚴重外傷,休息了一小會兒就清醒了過來。慢慢地,它的腿部力量開始恢復,周夕蕎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周小縱”。周夕蕎表示:“因為在學校學過愛鳥護鳥的課程,我在爸爸的幫助下,第一時間與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取得聯繫,諮詢瞭如何救助縱紋腹小鴞。”
在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周夕蕎對這隻鴞進行了肢體、精神狀態等方面判斷。確定它經休息已無大礙後,父女倆來到了小區附近的綠化帶,選好一棵高大的樹椏,架着梯子把它放了上去。
過了一個月,在安靜的夏夜,周夕蕎總能隱約聽到鴞的叫聲,而且就在自己家附近。於是她開始留心觀察四周的建築頂部,有一天抬頭忽然看到在南面的五樓頂部煙囱裏有一個土黃色小圓球。她急忙用望遠鏡觀察,竟然就是自己日夜惦記的縱紋腹小鴞!
自此,周夕蕎每天早晨起牀第一件事,都會期待地拉開窗簾,四處打探“周小縱”的身影。“有時它會面向東方曬太陽,有時也會面向北方彷彿和我對視,經常能呆到8點鐘左右。有的時候,調皮的‘周小縱’也會和我捉迷藏。老地方沒有發現它的身影,我有些失望,再轉頭繼續尋找。哦,原來它站在避雷線上瞭望,視察領地呢。”提起觀察“周小縱”的過程,周夕蕎滿是回憶。
第二年春天,她又有了新的發現:“周小縱”談戀愛了,出雙入對很甜蜜……清晨,它們相依相偎,傍晚它們一起看夕陽。隨後進入了繁殖期,兩隻縱紋腹小鴞鳴聲增多,活動也增強了,甚至有幾次在中午陽光強烈時也見過它們在樓頂站立。過了幾個月,周夕蕎在夜間觀察到了“周小縱”一家五口在一起的畫面。
周圍的鄰居們漸漸也注意到了周夕蕎的行動,同時也注意到了縱紋腹小鴞。她主動向鄰居們介紹萌萌的縱紋腹小鴞,破除大家對鴞類“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的舊觀點。鄰居們在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後,也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之中。如今,“周小縱”真正成為了大家的好鄰居,直到現在已經居住了四年多……
架起人工巢託,讓燕子住我家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講述了燕子從求偶、築巢到育雛的整個過程。在東營,有這麼一羣小朋友,他們愛鳥護鳥,用自己的行動和堅持,做起了燕子的“守護使者”。
姜子路是東營市勝利第一初級中學2019級的一名學生,到今年為止,他已經和東營市小腳丫團隊的小朋友共同開展了持續五年的全國燕子及燕巢調查行動。每年的3、4月份,在燕子北歸之前,他都會和小夥伴們一起進行春季燕巢分佈調查,在夏季燕子繁殖期,堅持每週進行一次燕子觀測,詳細記錄燕子的形態、繁殖數量和餵食等具體數據。每年9月,燕子南遷之前,他們再一起進行秋季燕巢分佈調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本是燕子北歸的真實寫照。但近年來,隨着城市的飛速建設與發展,種種因素導致燕子的數量急劇下降。“在燕子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了燕子生存、繁衍面臨種種危機:城市建設的變遷讓無數燕子找不到舊巢;高樓林立玻璃幕牆不適合燕子築巢;人為破壞燕巢使燕子無法順利繁殖育雛……”姜子路無奈地説。
為解決築巢困難,讓燕子年年來安家,小腳丫團隊的同學們一起動手組裝了四對人工家燕巢託,再拜託家長把人工燕巢託分散安裝在了選好的位置。不久之後,團隊成員就觀察到,有一對家燕利用一號人工燕巢託築巢。“一段時間後,我們再悄悄觀察,這對家燕已經有蛋寶寶了。”小腳丫團隊的另一名成員,東營行知實驗學校2019級2班張奕菲開心地介紹,又過了三週之後,一隻小燕子破殼而出。
“歸燕識故巢” 。第二年,一號人工燕巢託接回了它的主人。這對去年還是新手父母的家燕,先是修補了一下舊巢,幾天後就開始孵蛋了。“去年,這對燕子只孵出一隻雛燕,今年它們竟然一窩孵出了六隻小燕子。”姜子路翻着自己的記錄本,一臉欣喜……
候鳥飛來,小朋友寫了一封信給市委領導
愛鳥護鳥要用心用情用法。唯有讓生態文明理念根植於人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守護好“小鳥天堂”美麗家園。在東營,有這樣一位老師,她用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候鳥飛進校園,把愛鳥護鳥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中。她就是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教師,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觀鳥協會理事常燕。
做一個温暖的人,關注生態,愛護動物。2017年,常燕成立了東營的小腳丫根與芽團隊。團隊的小成員們來自東營不同學校,但年齡相仿。他們一起踐行生態文明,培養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倡導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的文明行動。
常燕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們示範着,做一個温暖的人。2019年的6月,科技一村北門的多個燕巢被保潔人員清理,導致一些燕子無法正常育雛。“成羣的燕子在市場周圍盤旋哀鳴,聲聲揪心。”看着當時的場景,常燕和孩子們都非常難過。
為了給小燕子重建一個温馨的家,小腳丫小組成員積極行動起來,與市場管理部的工作人員多次交流溝通,宣傳保護燕子的知識;還向公眾發放關於燕子知識手冊,呼籲市民一起愛燕護燕。小腳丫團隊寫了一封信,寄給了東營市委領導。領導十分重視,對同學們保護燕子的行動給予了表揚和肯定。大家也收到了相關部門的回應:“明確了將保護燕子作為‘招鳥進城’濕地城市建設的一部分。”
同年7月25日,小腳丫根與芽小組科技新村農貿市場燕子觀察點暨燕子科普宣傳牌正式掛牌。不久後,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燕子又回來了,築起了新巢繁育出第二窩的新寶寶。由此,常燕撰寫了《讓燕子住我家——東營市燕子及燕巢調查》系列文章連載於國家級刊物《青少年科技博覽》;《燕子雙飛去,巢託助歸來》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35週年徵文三等獎,並收錄作品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於常燕來説,愛鳥護鳥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一部分,既是喜悦的成長,也是不變的承諾。
環境好不好,鳥兒説了算。得益於東營城區生態系統的改善,如今,越來越多的鳥兒得以入城。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濕地公園,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鳥兒的身影越來越常見,水波盪漾,倩影依依,鳥兒翩翩,讓人流連忘返。
據瞭解,目前,東營的鳥類已由原來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1種,有38種鳥類數量超過相應物種全球總數量的1%,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全球第二大白鶴越冬地、全球第二大黑嘴鷗繁殖地。
東營,這座美麗的濕地之城,將讓鳥兒能夠真正擁有了一個可靠的“棲息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