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藍眼淚,光聽名字就很浪漫。事實上,看到的人會覺得更浪漫。

近日,藍眼淚奇觀再一次閃現於廈門人的視野,不少人紛紛來到海滄灣公園、海灣公園等廈門藍眼淚的主要發生地打卡。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有喜歡的朋友直接用手觸碰,甚至想帶回家。但是,藍眼淚背後的真相卻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

藍眼淚是什麼,大海為何會流淚?

藍眼淚的本質是一類海洋生物(如海螢和夜光藻等)發光現象。

在合適環境條件下,夜光藻細胞生長達到一定密度時,在夜晚就會因為擾動等刺激而發出盈盈藍光。

細胞密度越高,藍光越強,這類藍光會隨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淚,因此被稱作“藍眼淚”。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來源:見水印

此次廈門發現的藍眼淚就是夜光藻發光造成的,夜光藻大量聚集時,在白天海面會呈現粉紅色或紅色,夜幕降臨海水翻湧或輕拍暗礁時則會發出藍色的光,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藍眼淚。

藍眼淚為啥能發光?

夜光藻是一種海洋甲藻,包括紅色的異養型和綠色的混合營養型(體內有共生綠藻)。

紅色夜光藻分佈廣泛,在世界主要熱帶、亞熱帶海域均有發現,在廈門出現的即為紅色夜光藻。

相比之下,綠色夜光藻分佈集中,主要出現在熱帶海域如阿拉伯海,泰國灣等地。

這裏紅色和綠色夜光藻是用來區分夜光藻的不同生活方式(異養和混合營養型),而藍色是夜光藻細胞內生物化學反應激發出的生物熒光,是不同的概念。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單個夜光藻細胞

夜光藻的直徑一般為 200 微米到 2 毫米不等,已經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稱得上單細胞藻類中的“巨人”,在顯微鏡下則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們圓潤的身軀。

在海洋裏,它們的生長速度不算快,但是當環境條件(温度,鹽度,光照和食物等)適宜時,也可以短時間內大量繁殖起來,當達到足夠的濃度時,便能產生藍眼淚這一視覺盛宴。

夜光藻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夜光藻細胞內具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在受到外界擾動時會發生反應並放出藍色熒光。

對於一個細胞來説,發光現象是轉瞬即逝的,能夠形成藍眼淚的景象,靠的是無數細胞聚集的力量。但是,這種發光是需要耗能的,因此夜光藻並不能一直髮光。

可以將藍眼淚帶回家嗎?

形成藍眼淚的藻細胞在聚集過程中會吸附大量看不見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可能感染人類。

因此在觀賞藍眼淚時,不建議直接用裸露的肢體接觸藍眼淚,尤其是肢體有創口的朋友。

藍眼淚如此美麗,不少朋友就想把藍眼淚帶回家。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但這可能行不通,夜光藻需要在適宜的水環境條件下才能生長繁殖,而這些條件只有專業的實驗室才能提供。

如果從發生藍眼淚的海域打點海水帶回家,可能當晚還能看到點點藍光,但 2-3 天后夜光藻就會死亡,也就無從看到藍眼淚。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實驗室培養夜光藻晃動時發出藍光;江蘇海洋大學姬南京老師供圖

藍眼淚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嗎?

形成藍眼淚的前提是夜光藻細胞聚集並達到一定密度,當密度達到每升海水中有3000個或以上夜光藻細胞時,藍眼淚可以看作是一類由夜光藻引發的赤潮(我國近海常見的一種生態災害),可能會對當地的海水質量以及海洋生態造成不利影響。

因為在夜光藻赤潮消亡過程中,一方面,細胞大量死亡破裂會向水體中釋放高濃度的銨鹽等營養鹽,造成水體營養鹽濃度升高,破壞水質。

另一方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劇,會消耗大量氧氣造成水體缺氧,魚蝦蟹貝糟了殃。

有科學報道表明,夜光藻赤潮能造成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此外,在夜光藻暴發時期,可能堵塞核電站、海水淨化廠等冷凝水進水口,造成社會生產危害。③經檢測,引發此次廈門藍眼淚的夜光藻密度未達到赤潮級別。

藍眼淚現象席捲全球,受到國內和國際的廣泛關注。

我們在欣賞其美麗且神奇一面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藍眼淚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另一面。

希望看到本文的你,可以識得藍眼淚的真面目,對藍眼淚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科普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3 字。

轉載請註明: 罕見!爆發級“藍眼淚”震撼刷屏!“藍眼淚”到底是啥?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