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永明,愛上甘棠
前言:
清晨,一片黃葉悄然從樹間跌落,在空中靜靜地盤旋着,在晨風中輕輕地飄動着,就像一隻金黃的蝴蝶在空中舞蹈,最後以優美的舞姿在風中飄向遠處。西風起,黃葉落,不知不覺中就走到了秋天,這略帶清涼的秋風,引發了晉代張翰的蓴鱸之思,而我的思緒也被這秋風帶回了永明的上甘棠村。
梁曉聲説,人應該有兩個故鄉,一個是現實地理上的故鄉,一個是精神上的故鄉。而上甘棠古村,彷彿就是這兩個故鄉的結合,那斑駁的灰牆、光滑的青石板路、曲折的小河,恬淡怡然的人們既給我兒時的故鄉那熟悉的味道,又能在喧囂的世俗中為靈魂找到一個得以休憩的港灣。
出發前也給我家八年的老朗露個臉,在這八年的時間裏,老朗無怨無悔地陪伴着我爬山涉水,探尋遠方的風景和美食。
八年的時間,紅了海棠,綠了芭蕉,流轉了歲月,逝去了青春,但不變的是老朗的容顏。
老朗一如八年前那樣神采奕奕,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嫵媚與柔情。
經過近5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在路旁看到了上甘棠古村所獲得的稱號,我知道古村到了。
可是真正到達上甘棠古村景區大門時。現實還是告訴我,這個想法太草率,其實景區大門離古村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到達古村後,發現古村被小河環抱,河水依村而過,流水清清淺淺,油油水草招搖,水中倒影,色彩斑瀾,像油畫,更像幽遠的夢。
沿河岸走走,跟隨自己的腳步,去追尋那遠方的風景和童年故鄉的味道。
步瀛橋,一座橫亙在謝沐河上的宋代古橋。隨着歲月的變遷,時間在橋身上寫滿了滄桑,但正是它的存在不僅方便了兩岸人們的出行,也連接了人們對遠方和夢想的希冀,從這座橋上歷史上走過了眾多的文臣武將。今天我們站在這座古老的石橋上,心中卻是對歷史無限的遐想。
走過步瀛橋,即到文昌閣,從閣名中可以一窺古人對文化的重視,也正是這種重視解答了上甘棠為何歷代英才輩出。
本想登閣遠眺,一來飽覽古村美景,二來也沾沾古人的才情,可惜入閣小門緊閉,只能帶着無限遺憾離去。
但文昌閣旁的甘棠小學,卻一下子把我帶到童年時代,在那時我的故鄉也有着這樣一座小學,雖破舊,但卻給了童年的我無數夢想。
再沿路前行,即到月波亭。説是亭實為山崖,古時甘棠士人,在夜幕降臨之時,呼朋引伴,或秉燭或提燈,在風清氣爽、月明星稀的秋夜,就着幾杯淡酒,吐盡胸中抱負和才學,現在想想那是怎樣一種恬靜和愜意。而今我們只能在這些摩崖石刻中去追尋當年的盛況,只能在這字裏行間中去品味他們的才情。
當我們經過摩崖石刻時,我們應該放慢腳步,用心去拜讀,去追憶,去緬懷。
上甘棠博物館,記錄的不僅是歷史更有文化,還有一種奮發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在這裏我們不僅可以見到百年前的古村落,也可見證他們為實現自己心中理想的堅持。
面對着眼前這些前人的名字和畫像,不由心情澎湃,是什麼原因,讓這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了這麼多的歷史名人,是什麼精神讓他們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從博物館出來,沿着村中的青石板路慢慢欣賞着這個充滿着文化氣息的古村。
高高的青磚牆,窄窄的巷,不甚規則的青石板街,斑駁的額匾,密佈的蛛網……無不在訴説這裏曾經的紅火和如今的落寞。城裏的女子,偶然撞進這裏,彷彿走入戴望舒的雨巷。只是此時無雨,只有女子輕盈的腳步和好奇的目光,印在十月的日光裏,遮掩着古巷的憂傷與悽惶。
輕輕走進一户人家,歲月的滄桑撲面而來。古老的建築向我們這些路人述説着自己曾經的輝煌與現今的落寞。滄海桑田、歲月變遷,不管曾經多麼輝煌的建築最終都會走向落寞,一棟棟極具現代氣息的建築將會拔地而起,取代古建築的輝煌,但是這些新建築再怎麼富麗堂皇也無法取代不了古建築所承載的文化歷史的厚重,畢竟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我們應該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它們,延緩它們的消失。
參觀完畢,在離去的那一刻,猛然發現一株爬上圍牆的絲瓜藤,在這窸窣的秋天裏花開正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