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夏令營、研學之旅、短視頻現場教學、主題黨日活動……今年暑假,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成為網紅打卡地。
這個一度很落寞的古村落,如今煥發出新活力,靠的是什麼?“我們依託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和歷史文化遺存,採取利益共同體的全民合作方式,闖出一條發展新路子。”村黨支部書記王鈴華説。
古村落+新業態
今年64歲的南巖村村民王丙丁,沒想到自家老宅還能派上用場,成為眼下村裏生意最好的農家樂,自己足不出户就當上了“老闆”。
羣山環抱的南巖村,自從閩王王審知九世孫王世昌遷此肇基,王姓後裔已繁衍生息了700餘年,現有338户。以前村民主要種植茶葉和少量的芙蓉李、太子參,是典型的空殼村。
“早些年,青壯勞力幾乎傾巢外出謀生。2014年,我們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村裏通過村民自籌和爭取各級資金,共募集1000多萬元,對遺存的古建築羣、革命遺址、青磚古道等進行保護性修繕。”王鈴華説。
如今,走進南巖,一座座古民居恢復了古韻,受到外界矚目,也勾起在外鄉賢的濃濃鄉愁。
20多歲就外出謀生的王興寧,長期在外經銷茶葉,看到老家的喜人變化,2017年回村投資260萬元,將自家被毀的老房重新建起,開設16間民宿。“節假日和週末幾乎是客滿,平時還有温州、福州等地的散客。”他説。
遊客多了,人氣旺了。王丙丁也決定投入20多萬元修繕自家的老房子,開辦農家樂。“4月開張以來,平均每週都有幾十桌客人,通常要提前預訂。”他説。
“中國傳統村落、全國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村、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多項榮譽稱號,讓南巖村獲得扶持政策疊加,沉睡多年的古村甦醒了。同時,這裏海拔高、生態好,村民有了內生動力,成功把握住發展機遇。”一直關心南巖發展的福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任科員阮福偉説。
經合社+志願者
漫步南巖村主幹道,有間奶茶店格外引人注目,平時在此消費休閒的遊客特別多。
據瞭解,以前這是一座老舊的危房,主人自願將其20年使用權無償提供給村裏,由南巖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以下簡稱“經合社”)出資修繕,同時邀請台灣文創老師進行設計策劃,然後作為文創項目來運營。
在南巖村採訪時,記者看到村幹部剛從鎮裏領回一大箱《福安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王鈴華介紹,這是農村集體產權的“身份證”,也是經合社的股權證書。
南巖經合社的前身,是2018年下半年成立的南巖村全民合作社,去年底正式組建經合社。“這是一個在理事會領導下、監事會監督下的南巖村民利益共同體,也是鄉村文明建設的一個平台。”駐村第一書記吳木生説,目前,南巖村1117名村民成為經合社股民,每人一股,每股出資200元,共收取22萬多元股金,同時從鄉村振興相關扶持資金中切出150萬元,組成原始資本。其中,村集體股權佔30%、全體股民佔70%,村裏所有資產和資源都納入經合社統一經營管理,開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改革新路。
“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村裏的項目都交給經合社來運作。其中,公益性事務,則由志願者牽頭在做。”王鈴華説。
目前,南巖村已形成村兩委、經合社、志願者服務協會、婦女聯合會相互協作配合,以“全村一盤棋”的發展理念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預計經合社今年收入將超過50萬元。
研學+文創
南巖村堅持修舊如舊,對保留完整的42座老厝進行整體修繕,被譽為“閩東明清建築博物館”。
6月中旬,福建工程學院專程派出團隊到南巖村考察,將在此設立學生實踐基地和教學研學基地。到目前為止,福建農林大學、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等10多所院校到該村洽談了相關事宜,已有5所院校在南巖掛牌建立校外基地。
豐富的古建遺存、革命遺址和高海拔天然避暑環境,更為南巖村開展中小學生勞動實踐、親子活動、農耕體驗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暑假期間,南巖村連續舉辦親子研學夏令營,家長和孩子們在這裏領略古村歷史文化、觸摸明清古物、瞭解古建工藝、聆聽革命故事,並親自採集植物原料,動手製作“南巖手工皂”。同時,村裏還邀請文藝界、教育界知名人士入駐,幫助培養文創、藝術人才,助力研學項目。
王鈴華説,研學和文創是南巖的發展定位,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基礎設施,通過土地流轉、荒地開發等方式,發展茶園觀光、果園採摘、露營基地、户外拓展等項目,進一步豐富業態,努力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