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被譽為户外運動網紅化的元年。在這一年,北京出現了綿延不絕的城市騎行隊伍,叫“小布(Brompton)”的摺疊自行車也成為了常常斷貨的時尚單品。在騎行運動不經意間闖入人們生活的這段時間,飛盤運動也完成了一輪洗牌——有的飛盤手選擇“退圈”,有的老玩家已經打起了更專業的聯賽。曾經只有少數人去垂釣的亮馬河,如今也因槳板運動的興起被年輕人稱為北京的“左岸”。
此外,陸衝、徒步等這些曾經在我們生活中聞所未聞的户外運動,在這一年裏,迅速改變着人們的休閒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滑板是街頭的“常客”,愛好者們使用着長板、雙翹板等不同種類的滑板,在街頭練習動作。而在今年夏天,街頭板類運動增添了新的成員“陸衝”。
與普通滑板不一樣,在水泥地面收穫“衝浪”快感
陸地衝浪,簡稱“陸衝”,又名“扭扭樂”,因運動者腳不蹬地,直接在板子上靠上半身發力扭動滑行而得名。陸衝板是一種更適合平地滑行的滑板,其特徵是前輪與板底的連接處(即“前橋”)並非固定,而是可靈活轉動。從外形上看,陸衝板一般要比普通滑板的板面更寬,且板頭不會翹起,輪子也更厚、更軟、更有彈性,對地面的包容性也比較高。此外,陸地衝浪板的前橋十分靈活,更方便玩家轉向,從而使人享受衝浪般的快感。
由於整個運動軌跡與衝浪、滑雪極為相似,最初陸衝是衝浪、滑雪愛好者在非浪季、雪季的平替運動。如今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街頭,成為年輕人户外運動的新寵。
陸地衝浪板的前橋十分靈活,更方便玩家轉向,從而使人享受衝浪般的快感。
據美團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陸衝培訓體驗課的銷量與年初相比上漲了19倍。在小紅書平台,搜索“陸衝”關鍵詞,相關的筆記分享已經超過8萬篇,其中包括動作教學、經驗分享、陸地衝浪板推薦等內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0年滑板入選東京奧運會項目,作為滑板分支的陸衝,也受到年輕人追捧。
今年北京冬奧會之後,很多人愛上滑雪,但滑雪受場地和季節限制,於是導致陸衝火了。不過,這並非全部原因。“大眾對滑雪運動的認識逐漸普及,因為板上運動的玩法是相通的,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陸衝。”陸衝愛好者嘎嘎(化名)表示,自己有不少朋友,也都因為這些原因接觸這項運動。
嘎嘎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介紹,和一般滑板,比如雙翹、小魚板等相比,陸衝的難度係數相對較小,但兩者的前進方式大不相同。“陸衝需要站在板上的人通過控制腳踝,協調扭動肩膀,來讓板子動起來。在熟練掌握後可作為一種 ‘刷街’的代步工具,對於初次嘗試的人來説,門檻比較低。”她認為,“低門檻”的難度係數,也是一部分陸衝愛好者開始“入坑”的原因。
嘎嘎認為,陸衝最大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指定的場地,只要有塊板子,隨時隨地都能趟上兩步。“這項運動真正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它可以讓人在城市的水泥地面收穫滑雪和衝浪的感覺,這是一種十分獨特的體驗。”嘎嘎形容,當隨風快速下滑時,她眼中的世界變成了碗的形狀,這是她在其他運動中從未看到過的視角。
社交屬性強:能一起陸衝就是朋友
與大多數户外運動一樣,不少人玩陸衝同樣看中它的社交屬性。嘎嘎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玩陸衝的半年時間裏,自己加入了兩個陸衝微信羣,羣裏的成員除了互相約滑,還會分享自己的陸衝視頻。
“有沒有在百子灣的朋友?今天晚上約起來呀。”“明天下午3點半,南海子公園,現在開始報名啦。”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嘎嘎所在的“北京陸衝青年”微信羣約有300個成員,每天都會有不同人組織約滑活動。“每次羣裏有了約滑公告,很快就會有人‘冒泡’回應,緊接着就是十幾二十人的‘接龍’。大家自願報名,不收任何費用,哪裏場地合適就去哪裏,我們有的互相認識,但大多並不熟悉,甚至彼此陌生,但一起玩幾次就熟了。”
與大多數户外運動一樣,不少人玩陸衝是看中了它的社交屬性。
嘎嘎表示,羣裏大多數成員都是上班族,但只要會約好地方、帶上板子,就都是陸衝愛好者,“英雄不問出處,能一起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快樂就夠了。”
正如嘎嘎所言,城市户外運動一般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在線下,參與者通過加入社羣或俱樂部,切磋技術、交流經驗。即便性格不同、職業各異,也能在共同的愛好中拉近彼此距離,結交新朋友。在線上,一部分積極嘗試户外運動項目的愛好者,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運動經歷和心得,留言區的交流互動,微信羣的資訊分享,而“打卡”運動的形式也營造出互相激勵的氛圍。正是在線上線下的良性互動中,城市户外運動逐漸形成集聚效應,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女性玩家:展示真正的勇敢和力量
嘎嘎加入的另一個羣,是隻有女性的陸衝微信羣。羣主是32歲的靈祺,她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介紹,自己組建這個微信羣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一開始只是把身邊幾個愛運動的女性朋友拉到羣裏,當時的意圖是大家互相監督打卡健身,直到後面體驗了幾次陸衝,羣裏的朋友也都陸續嘗試,不久後這個羣就變成了陸衝約滑羣。”靈祺表示,每次約滑後都會在朋友圈、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分享社羣活動,慢慢地,開始有網友或微信好友加入,羣成員也因此擴充。“不過最近三個月,能明顯感覺到新成員的‘斷崖式增長’,越來越多的女孩愛上了這項運動。”
在靈祺看來,女孩子在這項運動中相對弱勢,“男生女生的生理、心理結構都不同,可能女孩子遇到的問題,男孩子一輩子都不會遇到。”靈祺表示,在女子陸衝羣創立的初期,也有男生詢問過能否入羣,但考慮到女孩子一同學習一項運動、面對一項挑戰的時候,是會有更多共鳴,且平日裏可以分享一些只有女生能懂的小秘密,便因此婉拒了男生的入羣要求。“對於女生而言,想玩好這項運動需要有和男生相同的勇氣和魄力,如果在只有女性的環境,大家更容易共同進步。”
靈祺告訴記者,户外運動並非年輕人的專屬。“我們羣裏有幾個40歲的姐姐,有的孩子已經在讀高中,但玩起來跟小姑娘一樣快樂。”靈祺表示,每次和羣成員一起約滑,都能感受到女性真正的力量,“大家在一起互相鼓勵,見證對方摔倒,見證對方的恐懼和勇敢,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是能打敗大家的。”靈祺説,未來她還計劃帶領羣成員參加“碗池”考試。“越來越多的女生已經能在平底上游刃有餘,想要提升大家的技術,我們就需要向更專業的陸衝運動靠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於夢兒
編輯 曲筱藝 李錚
校對 張彥君
圖片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