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根據當下的疫情防控政策,很多家長會選擇帶孩子短途旅行。
爬山、騎行、游泳、露營是近年來比較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短期出遊項目。選擇這些短途旅行項目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怎麼做才能既享受出行的快樂,又能保證孩子安全呢?這份“假期户外運動安全提示”,建議家長提前閲讀。
爬山
爬山是一項以下肢運動為主的全身有氧運動,能提高心肺耐力,還能改善身體的心肺與循環系統功能,增強腿部力量。
注意事項
先熱身。在爬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很有必要,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儘量放鬆全身肌肉,攀登時會輕鬆許多,也能保護關節。如果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爬山,更要注意熱身。
適時休息。爬山時一般建議每隔30分鐘休息5~10分鐘,休息時注意及時補充能量和水,也可以做輕微的屈伸活動。
下山時別衝太快。下山時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衝得太快,此時身體已經很累,很容易發生危險。儘量側身緩慢下山,同時注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準備一個登山杖。登山杖可以幫助分擔體重,減輕膝關節負擔。下山時身體前傾,容易摔倒,有登山杖支撐,能增強安全性。
不要強求爬到山頂。爬山要循序漸進,不要強求登頂。若爬山途中感到疲累或不適,要及時休息、調整。
體重過重的人不適合頻繁爬山,更不宜通過爬山減重。爬山對膝關節、踝關節的壓力較大,體重過大(BMI>28)、膝關節不好的人,最好不要選擇爬山這項運動,以避免膝關節勞損,甚至誘發創傷性關節炎。
騎行
騎自行車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由於騎行的特殊要求,手臂和軀幹多為靜力性工作,兩腿多為動力性工作,可使髖、膝、踝等關節,以及頸、背、腹、腰等部位的肌肉、韌帶等,也得到相應的鍛鍊。但是,騎行也會增加摔倒和碰撞受傷的風險。
注意事項
選擇適合孩子的自行車。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數據,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輕型單車。需要注意的包括車架的尺寸、把橫和把立的尺寸、車架材料、自行車功能類別等幾個要素。避免因硬件不合適,造成對身體不必要的傷害。
佩戴頭盔等相應的護具。如果需要,還可以佩戴護膝、護肘等,並且學會調整皮帶和護墊,使其緊貼身體。
騎車姿勢要正確。騎行前要調整好自行車座的高度和車把高度。在踩腳蹬時,腳的位置一定要恰當,用力要均勻。
騎行時注意腳尖與膝蓋的方向一致,切忌膝蓋內外八字。腳尖方向沒有指向正前方、膝蓋外翻或內扣,這些錯誤的騎行方式,會導致每一次踩踏都加重膝關節負荷,可能造成軟骨磨損。
騎行途中注意休息。一般每騎行40分鐘左右,應下車稍事休息,活動一下腿部、肩部、腰部等。
不要盲目挑戰騎行的距離。騎行時沿途看到的風景也是帶給眼睛的享受,除鍛鍊外,也要學會享受騎行帶來的輕鬆、舒適,增長閲歷。
游泳
游泳可以提高身體的整體協調能力,還能鍛鍊心肺功能,是一項有益全身的運動。
注意事項
先熱身。游泳前熱身,能降低游泳時出現運動損傷的風險。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活動一下膝關節、踝關節,讓身體“熱”起來。
注意水温。秋季温度下降,儘量讓孩子在30℃左右的恆温游泳池游泳。下水前先温水沐浴,或者用泳池的水把手臂、腿部淋濕,讓身體適應水的温度。如果家長帶孩子在國內北方海邊旅行,水温較低,最好不要讓孩子到海邊游泳。
準備一條浴巾。在水中長時間游泳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剛上岸時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孩子游泳上岸後,最好立即披上浴巾。
運動強度要適中。經常游泳的孩子,下水後可以先慢遊3圈,再加速遊,最後慢下來。如果孩子長時間沒有進行過游泳鍛鍊,突然運動就要適可而止。
露營
露營是很多年輕父母喜歡的一種短途旅行方式,通常需要在户外過夜,保證安全是第一位。
注意事項
出發露營前提前查看當地天氣,儘量避開雨天。
儘量在設備較齊全、有人羣的地方露營。不要自己在偏僻地帶單獨扎帳篷,最好和有經驗的人士在一起。
做好保暖。穿適合天氣狀況的衣服,多帶一套備用衣物,保持衣物乾燥。
準備基本急救用品。野外露營時,有時會出現突發狀況,請攜帶一次性醫用酒精棉片、創可貼等基本急救用品,以防萬一。
準備防蚊蟲用品。不要隨便觸摸不認識的動物、植物等,防止叮咬和中毒,可以穿長袖、長褲來減少與問題植物、蚊蟲的接觸。
長時間乘車
假期出行時,無論自駕還是選擇公共交通,都要注意乘車安全。
注意事項
護好頸、腰、背。長時間久坐,頸、腰、背部都會承受較大壓力,條件允許時可以準備護頸枕、腰墊,讓身體適當放鬆。每坐40~50分鐘儘量站起來走動幾分鐘。
減少看手機的時長和頻次。在行駛的車上盯着手機屏幕,眼睛更容易疲勞。可以讓孩子聽音樂或者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增進親子感情。
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安全帶。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和身高使用合適的兒童安全座椅、安全帶,可以有效保護孩子乘車安全。身高在145釐米以上的孩子才可以使用成人安全帶。
特別提示:
近期國內疫情時有反覆,家長帶孩子出行時,要避免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特別是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繼續做好自我防護,堅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衞生,保持環境通風良好。
旅行前,提前瞭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並備好個人防護用品。避免到人羣聚集、空間密閉、通風較差場所。
持續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症狀時,在做好防範感染他人措施的情況下,應及時就診。
轉自:學生健康報
文:天津體育大學體育教學專業 張馳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