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6月14日,凱撒旅業通過換股吸收合併眾信旅遊一事引發多方關注。作為出境遊兩大龍頭企業,在市場遲遲未能復甦之際不得不“抱團”過冬。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二者聯手也意味着疫後出境遊市場將迎來深刻變化。
凱撒旅業吸收合併眾信旅遊,“誰有錢誰説了算”
受疫情衝擊,A股兩大出境游龍頭“抱團取暖”。6月14日,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撒旅業”)與眾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信旅遊”)雙雙發佈公告,凱撒旅業擬通過向眾信旅遊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眾信旅遊。
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引發多方關注,甚至有業內人士直言:“一般來説生病應該找醫生,但這次病人找了另一個病人。”
那麼,為何兩個“病人”會選擇互相抱團?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原因一是作為出境遊巨頭,業務上有能夠互相整合的優勢資源,二是眾信旅遊現今正處在鉅額虧損的低谷期,股價大幅下跌,收購成本會比較低。本次吸收合併,本質是看哪方在資本層面上更有實力,而目前來看可能是凱撒旅業來整合更有優勢。”
“病因”無疑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旅遊企業出境遊業務全面停擺,這也令凱撒旅業與眾信旅遊遭遇“當頭一棒”。據年報,凱撒旅業2020年總營收同比下滑超七成至16.15億元,淨虧損6.98億元;眾信旅遊營收下滑87.63%至15.61億元,淨虧損14.8億元。今年一季度情況也未能好轉,凱撒旅業淨虧9404.47萬元,眾信旅遊虧損同比擴大156.82%至7463.69萬元。
“本次吸收合併,本質是看誰有錢,或者説誰背後的資本更願意出錢,而目前可能是凱撒旅業一方意願更高。”周鳴岐表示。
凱撒旅業與眾信旅遊疫後或迎巨大獲利期
通過抱團共克時艱,成為凱撒旅業與眾信旅遊共識,而在疫情過後,本次抱團或將為國內出境遊市場帶來深刻變化。
長期以來,凱撒旅業與眾信旅遊業務互有“長短”。資料顯示,眾信旅遊為國內最大出境遊批發商之一。2019年,眾信旅遊出境遊批發業務營收89.92億元,佔總營收比重達71.24%,毛利率僅8.18%;出境遊零售營收23.5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18.68%,位居第二,毛利率13.2%。截至2019年年末,眾信旅遊代理客户超2000家,開業零售門店751家。
凱撒旅業則擅長零售,業務佈局也更為多元,涵蓋航空鐵路配餐及服務、旅遊零售批發等。2019年,凱撒旅業旅遊零售營收35.26億元,佔比58.41%,毛利率為15.7%,高於眾信旅遊。但在營收規模上,凱撒旅業不及眾信旅遊。2017年-2019年,眾信旅遊營收均在百億元以上,凱撒旅業在60億元-80億元。
疫情痛擊下,兩大龍頭旅行社決定抱團。在業內看來,二者剛好可以實現互補。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凱撒旅業非常善於產品創新,較早地進行了多元化轉型;眾信則講究資源佈局,始終在深耕供應鏈。”
二者聯手,對疫後出境遊市場的影響或將不止於此。“如果樂觀來看,疫情過後,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可能會迎來一個巨大的獲利期。屆時這兩家企業基本可以説是佔有了巨大的,可能是接近壟斷的渠道份額。”周鳴岐表示,“從現狀來看,對於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來説,整合也是雙贏局面。作為出境遊巨頭掌握了大量消費能力較強的優質客源,即使目前出境遊已經歸零,互相整合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或許能在國內高端旅遊和其他消費上衝出一番新天地。”
聯手自救,開誠佈公還是有所保留?
然而,目前對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最要緊的,仍是活過這個“冬天”。在全球疫情反覆、出境遊遲遲未能開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由外向內的轉變成為挑戰。
去年下半年,眾信旅遊出境遊批發業務兩大品牌優耐德旅遊與全景旅遊轉型國內遊,面向中高端市場。得益於此前多年的渠道積累,目前眾信旅遊已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區市主要旅遊目的地。同時,眾信旅遊零售品牌擴張提速,出讓零售板塊業務主體眾信優遊部分股權,為後續引入戰略投資者、獨立進行資本化運作展開準備。
凱撒旅業在挖掘短途遊和本地休閒文化產品的開發同時,進一步延長產業鏈至文旅地產服務、新零售、免税等領域,並收購海南凱撒世嘉飲料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完善餐食業務佈局。去年12月22日,凱撒旅業參股的北京市內免税店項目開業。
有分析指出,出境遊客户羣體偏向高端,客單價較高,但因出境遊尚未完全開放,只能轉回國內遊。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在相關客羣方面的積累,藉助此次吸收合併後共享客户、渠道資源,也可令二者在國內高端遊市場產生一定想象空間。
上述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凱撒旅業和眾信旅遊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做了大量的突圍工作。但從結果上來看,這些措施能否給企業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依然很難説。這次吸收合併也是一種自救的方式。然而,出境遊旅行社之間本身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競合關係,未來哪怕在資本層面有一些互動,我認為在運營上仍有可能會各自有一些保留。”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