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戰略機遇 數字化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一出,旅遊股應聲大漲,政策利好鼓舞人心,充滿期待。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規劃》明確了以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堅持系統觀念、築牢防線,堅持旅遊為民、旅遊帶動,堅持創新驅動、優質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科學利用等五大原則,擘畫了“十四五”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與科教研究所所長、首席戰略研究員宋子千表示,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這是旅遊業發展五年規劃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專項規劃。此次《規劃》再次被納入國發專項規劃,充分説明國家對旅遊業的關心和重視。

旅遊業仍處於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對照五大原則,《規劃》中累計11次提及“高質量”,10次提及“優質”,11次提及“科技”,57次提及“創新”,12次提及“智慧”,34次提及“生態”,12次提及“人才”等。

圍繞旅遊高質量發展,《規劃》則提出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等七項重點任務。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是過去兩年、也是“十四五”前半段旅遊業最大的影響因素,但是從總體上看,旅遊業仍然處於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其原因在於,人民對旅遊休閒有期待,國家對旅遊發展有要求,產業發展動能有創新。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旅遊業界貫徹《規劃》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人民性、現代化和未來感三個基點和方向,即必須堅持大眾旅遊的人民性,必須建設現代旅遊業體系,必須具有綠色旅遊的未來感。

同時,戴斌進一步指出,地方旅遊業的發展要注意與國家旅遊業發展規劃相銜接,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銜接,注重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旅遊為民潤心田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發展旅遊事業的根本目的。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遊時代。一方面,人民羣眾旅遊消費需求將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閒度假轉變。大眾旅遊出行和消費偏好發生深刻變化,線上線下旅遊產品和服務加速融合。另一方面,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發展成果也要為百姓共享,旅遊業要充分發揮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積極作用,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幸福產業。

《規劃》提出,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推進需求側管理,改善旅遊消費體驗,暢通國內大循環,做強做優做大國內旅遊市場,推動旅遊消費提質擴容,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袁華認為,《規劃》體現了全方位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真正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理念,為旅遊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路徑、提升了信心。

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與休閒研究所所長吳豐林同樣表示,以往更多是在供需兩端做文章,未來我們可能要更加主動為人民旅遊權益的獲得提供更多保障,讓旅遊成為共同富裕的載體。

數字化賦能旅遊產業競爭力

科技賦能,旅遊更美好。前不久,為深入發展“大眾旅遊、智慧旅遊,創新旅遊產品體系,改善旅遊消費體驗”要求,文化和旅遊部資源確定了全國27個智慧旅遊典型案例,涵蓋了“智慧旅遊景區、度假區、鄉村建設運營典型案例”和“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運營典型案例”兩種類型,以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慧旅遊發展。

疫情的到來,加速倒逼旅遊產業數字化轉型。在5G、VR、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下,雲展出、雲演藝、沉浸式體驗等旅遊產品方興未艾,旅遊的數字化發展已然成為旅遊業升級轉型的新趨勢之一。

對照《“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本次《規劃》中關於“數字化”的表述篇幅明顯增多。《規劃》提出,強化自主創新,集合優勢資源,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慧旅遊,深化“互聯網+旅遊”,擴大新技術場景應用。

另一方面,需求側的數字化生活習慣也進一步推動旅遊產業數字化轉型。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研究報告》預測,未來在線旅遊市場將呈現年輕化、內容化、數字化趨勢。旅遊用户年輕化趨勢將推動行業及產品轉型,用户屬性年輕化和用户習慣內容化也將進一步推動旅遊內容產業發展。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張凌雲表示,發展智慧旅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需要把基礎打好;其次要在行業層面實現網絡化,實現互聯互通,萬物相連;其三則是要在應用層面實現智能化,結合現實的應用場景,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技術覆蓋到產業的方方面面,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智慧旅遊需要實現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移,在過程中實現旅遊產業鏈的重構,儘可能做到服務精緻、管理精細、營銷精準。

分步有序促進入境旅遊

此前,戴斌曾表示,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人數39.8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和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2022年出入境旅遊人數將同比增長2成,恢復至2019年的25%左右。

而就在前幾天,1月19日,世衞組織在緊急委員會會議上更新國際衞生條例,建議各國取消或放寬國際旅遊限制。

在此次新出台的《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依託我國強大旅遊市場優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分步有序促進入境旅遊,穩步發展出境旅遊,持續推進旅遊交流合作,“加強對出境遊客的引導和管理,讓出境遊客當好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國家形象的展示”,“加強與重點目的地國家旅遊雙向交流,推動中華文化傳播”。

當前,一方面,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直接關係到出入境旅遊恢復的速度與質量,實現旅遊外循環需承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反覆多變的壓力,另一方面,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國內旅遊逐步復甦也給出境旅遊的未來重啓帶來了信心。景鑑智庫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周鳴岐表示,雖然相對於入境遊,出境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觀望因素,但在未來國際往來恢復正常的前提下,出境旅遊也將穩步放開。

與時俱進培養行業人才

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秀的行業人才,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對旅遊產業所涉及到的相關行業從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旅遊跨界日益多樣化、細分化、數字化,客觀上都要求行業儘快建立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不斷培養出優秀的旅遊管理人才、旅遊技術技能型人才。

對此,規劃也明確,優化旅遊相關專業設置,推動專業升級,完善旅遊管理類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大力發展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強旅遊管理學科建設。健全適合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發展特徵和需要的從業人員培訓機制,加大旅遊業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新技術、新業態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支與旅遊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等。

張凌雲談到,這對於當前的學科建設、專業方向設置、師資隊伍的培養、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教材,都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人才培養任重道遠。我們希望借《“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發佈,按照《規劃》佈局,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改革)契機。”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8 字。

轉載請註明: 把握戰略機遇 數字化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