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丨大國工程,穿越山海
文/閆雯雯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的鼻祖——都江堰。見山開山,遇水斷水,花費20年時間,讓成都平原一躍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時至今日,後世之人仍舊享受着該水利工程帶來的便利與福澤。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2015年9月28日攝)。成功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李橋橋 攝
作為著名的大國工程之一,2018年8月,都江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讚譽其為“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之後的千百年時間,中國人用更多的勤勞和智慧,再次延續着“大國工程”更新的記憶,延展着“大國工程”更高更強的步伐。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拔地而起,天塹變通途;成昆鐵路跨山躍河,成為了世界鐵路修築史上的傳奇;葛洲壩水電站屹立,點亮了中華大地的萬家燈火……最近的十年,我們的“大國工程”更是跨越山海、照見未來:坐着高鐵在廣闊沙漠,在雪域高原,在東海之濱疾馳;在“中國天眼”中,傾聽億萬年前宇宙的呼喚;隨着“山東艦”、“福建艦”,奔赴遠洋,乘風破浪。
中國傳説中有駿馬,一日千里,達成這一夢想的是中國高鐵。這張閃亮的名片,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9356公里到2021年的4萬公里,增長了三倍,穩居世界第一位。“四縱四橫”的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從江南水鄉到大漠戈壁,從死海盆地到世界屋脊,穿草原過雪嶺,跨越山海,將希望之路開上了青藏高原。
2020年12月12日,一列運行試驗動車組列車駛過銀西高鐵馬坊溝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今年正好入列滿十年。十年來,在雲飛浪卷中,中國航母頂風而行、破浪前進,不僅有遼寧艦,還有山東艦和福建艦,在海面上奮勇前行。海面之下,中國力量也在不斷書寫自己的篇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全球首次實現了對“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的大範圍全覆蓋聲學巡航探測,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海平面以下10908米。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第一艘萬米級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也傳來捷報,在馬裏亞納海溝成功突破了一萬米,兩次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大國工程,跨越了山海,也邁向了天際,並且將“中國式浪漫”發揮到了極致。在月球,“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帶着月壤飛回了地球,完成了“嫦娥回家”這個在神話中讓國人意難平了幾千年的願望。在宇宙,中國的逐日計劃也不疾不徐展開了自己的藍圖,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衞星“羲和號”在2021年成功升空,已經開始發佈首批成果。在火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也回應了屈原在兩千多年前《天問》中的思考。
在大國工程背後,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鑽研突破,是昂首奮進的時代精神,是跨越山海的責任擔當,而我們還將繼續勇往直前,跨過更高的山,越過更廣闊的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