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州 西 溪 古 松
作者:宋朝峯
唐朝時期,華州隸屬於京兆地方,境內人傑地靈,州城近郊山水有靈,各路文人騷客留下很多詩詞歌賦讚美華州。史載,詩聖杜甫被貶華州後,經常流連 在西溪一帶,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西溪也被後人稱為“小曲江”。
華州八景之西溪夜月 自區政府網
到了明朝,由杜基、西溪草堂、翠竹蒼松、月光流影等組成了著名的明華州八景之一“西溪月夜”。歲月更迭,滄海桑田,清代康熙年間,西溪已漸趨沒落,大片的水域被闢為良田,西溪兩岸原有的園林台榭逐漸廢棄,周邊亦遍地荒煙枯草,倒是有幾棵古松依舊保存有唐時的風韻。
明代有不少官員和文人在詩句中都曾提到西溪的松樹,時任華州知州的陳應麟“西溪夜月”句:“杜子游春處,南崗松鶴奇。”明《續華州志》手寫者宜元熙曾作《古松》詩:“插澗長松拂碧霄,虯枝錯落護溪橋。”“關中三才子”之一張潛(號東谷)《題西溪別業》中有詩云:“危亭帶日分崗尾,古樹連雲佔水濱。”更有《續華州志》編撰者劉遇奇所寫的“古松篇”,詳細描述了其中一棵古松及其周圍的景緻。
西溪的這棵古松甚是壯觀,遠遠望去,枝繁葉茂,一片墨綠,整棵松樹似帷帳做成的斗笠一般扣在西溪河畔。近觀,肆意伸展的青黑色枝葉蒼勁有力,充滿生機,樹身粗狀挺碩,高達百尺,數十人方可環抱。樹根若隱若現於灌木亂石中,猶如虯(音qiu)龍蜿蜒盤旋,古松左右,灌木叢中,一株株被修剪過的竹子青翠悠長,竹高灌矮,相偎盈然。古松南側,峭山峻嶺,險象環生,形成一處天然氧吧。古松向東望去,高台土丘上,即是明代張潛所建的“西溪草堂”,明代著名文學家康海曾作“西溪草堂”詩:“西溪草堂春水深,西溪主人溪上吟。”明代教育家呂柟(音nan)作《題西溪草堂》詩:“稻塍水面回歐鷺,竹屋雲深落鳳凰。”古松以西,整齊劃一的農田,分佈在高台上下,低矮的籬笆牆排列有序。古松以北,遠見農家村舍相鄰而建。
古松 自網絡
清晨,寧靜的西溪一片朦朧,古松在輕薄的霧氣中隱現出葱鬱的額頭。正午,一陣小雨紛紛擾擾,雨滴灑落在枝杈翠葉上,看似欲走還留,然而,誰又説得清,是雨水不忍滑落,還是樹在強行挽留雨水。傍晚,農家的炊煙伴着風聲徐徐飄來,天邊的夕陽穿過雲層也應聲而至,夕照與炊煙相融交織,輕輕地給古松披上了一件晚裝,藉着清脆的溪流聲,古松不由的扭動身姿,跳起了西溪岸邊那支恆古流傳的“松舞”。夜半時分,皎潔的明月用嫵媚的眼神窺探着古松,而古松在夜風的搖曳下再次微動身姿,回應明月多情。
如今的西溪,山水失色,遊人稀少,過往的路人漠而無視。這溪畔的古松,這山間的明月,這溪上的清風,這遺棄的園林,落寞於亂石枯草之中,唯有那喚作“老官台”的村莊,留下些許關於西溪曾經存在的痕跡!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宋朝峯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