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見怒江是在怒江州府六庫,從昆明出發,奔波了約12個小時、614公里,於清晨6點半到達六庫。
天微亮,一抬眼四周都是聳入雲霄的高山,沒有視野可言,頓時產生一種壓抑的感覺。吃完早餐,計劃今天還要趕到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雲南最西北的縣,和緬甸和西藏相連)。由於距發車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就到江邊溜達。看到滾滾的江水,先前的壓抑感隨即消失。
清晨的江邊,還有些稀薄的霧氣沒有散盡,雖然在酷暑,還是感到清涼和濕潤。江面很寬闊,水勢急且大,但絲毫沒有咆哮的聲音。出發的時間到了,跟駕駛員聊天方知六庫到貢山有280公里,需要8個小時左右,全程都沿着怒江北上。不禁興奮不已,得以一整天目睹怒江的風采。兩邊是望不到頂的高山,半山腰全是雲霧,不濃不厚,很自然,很輕盈地飄着。
公路就建在江水一側的山體之上,距江面約十餘米。公路險峻, 公路充滿了被山上的的落石和洪水把毀壞的痕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從兩側山上飛流下來的瀑布或是有一抹溪流,瀑布如白練一般懸掛于山上,溪水是綠寶石的顏色,清澈見底,和渾濁的怒江相比,反差巨大。當地人説,如果冬季的話,怒江水也是碧綠清澈,那時才是旅遊的最黃金季節。
峽谷狹窄深邃,各少數民族就沿江而居,沿途多有吊橋連接兩岸,也有少數的溜索。用手機上網一查,方知江東側的為大名鼎鼎的碧羅雪山山脈,西側為高黎貢山山脈。兩座山脈平均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超過4000米的山峯各數十座。碧羅雪山的東側即是瀾滄江,高黎貢山西麓就是緬甸。江水、山脈都是南北走向,構成了滇西北的橫斷山脈,形成了三江並流的自然奇觀。
隨着汽車的前行,江水逐漸湍急。有時候江面看似平靜,仔細一看,卻是暗流湧動,江面如滾開的水一般。有些時候卻是奔騰咆哮,翻滾飛濺。讓人心生震撼,兩邊是高不可仰的雪山,中間是勢不可擋的江水,使你不由自主的感覺到自身的渺小。人類在這裏彷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孕育了怒江,這裏的主人是山和水。山不止厚重,水不止靈動,當你進入峽谷,你就會心生敬畏,拜服於自然。世俗的靈魂在這裏或多或少可以被淨化,紅塵往事可以被拋棄。當你大口呼吸清新的空氣時,你即被融入了其中。
峽谷深陡,就自然環境而言是不適宜人居的。暴雨泥石流災害頻發、幾乎為零的可耕地面積、閉塞的交通都是不能改變的。如果留心觀察每個聚落,最顯著的建築是學校、邊防派出所。同一式樣,統一的顏色,還有就是中國移動標誌牌。時刻提醒着國家政權的在此存在,也只有這時才能深刻感受大一統國家的魅力。
其次是教堂,白色的牆體,紅色的十字架。在邊防派出所裏飄揚的國旗映襯下,總是顯得突兀,然而卻和諧共存。我一直在思考,這裏的人們還需要宗教和信仰嗎?我認為對雪山和自然的敬畏就足夠了。
查閲資料得知,在怒江地區還沒有來得及形成自己原始宗教的時候,大約公元9世紀左右,藏傳佛教也就是喇嘛教進入了這裏,成為優勢宗教。隨後,大約18世紀左右,西方傳教士通過緬甸帶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其間經過激烈的衝突,喇嘛教勢力漸微,逐步溯江北退,在怒江第一灣的丙中洛鎮(此處為滇藏緬交界處),就能見到喇嘛教的標誌(巾幡、瑪尼堆、白塔)。房屋門檐上大多貼有藏語書寫的辟邪咒語,牆面裝飾白色和藏青色為基調的紋飾,讓你以為置身西藏。怒江地區據記載自漢代即入郡縣,然中央王朝形式上納入統治則晚至元代。
即使明和早清,實際控制權也不在中央在土司。直到清後期才進行了改土歸流,個別地區甚至到了民國時候才完成改土歸流。幾百上千年裏,統治機構幾經變化,歲月早已把各個時代衝入江水,流淌得無影無蹤。留下的是宗教,顯然文化的生命力更長久些。可以想象,歷史上人類的活動能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遠沒有今天強大的時候,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以及各個時期數不清的貪官污吏,人們自然需要一種信仰來支撐生命,來承受自然和人為之重。人民,從來都活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