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一首不朽經典,通篇都是千古名句,水平之高,後世難以企及
43歲,對多數人來説可能只是一個數字。然而,對宋代大詩人蘇軾來説,卻是命運的一個巨大轉折。43歲以前的蘇軾,一直受到世人寵愛,不過是個有些“得意忘形”的大才子。可43歲以後的蘇軾,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變成了名存青史的“蘇東坡”。
因為“烏台詩案”,43歲的蘇軾被傳喚進京。那時的他既不豁達,也不樂觀,差點跳湖自殺。他從沒想到自己會落到這種境地。被關在監獄中時,他常常被審問,受侮辱,日日掙扎在生死邊緣。後來,在多方勢力營救之下,蘇軾免於一死,卻被貶到了偏遠的黃州,做了一個小小的團練副使。
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此時,蘇軾不再是一個落寞的文人,而是一個偉大的創作者,成了一個與歷史深情對話的人。所以,當他走在黃州的赤壁時,他心裏想的不是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是當年發生在三國的那場戰爭,所以才會生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
一句“人道是”,説明詞人自己也不確定,也更加印證了歷史的無常。“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詞作大開大合,寥寥數語就將歷史的開闊、沉重、豐富全部展現了出來。與以前的詞作相比,這首詞忽然寫到了大場面,大事件,讓整個宋詞由“婉約”一下子就拐到了“豪放”上。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經歷了一場大劫難以後,詞人彷彿浴火重生,看透了很多人生難題。在他眼中,歷史就像一場戲一樣,從容自在地談笑之間,敵方的戰船便灰飛煙滅。詞人用這樣的方式去看歷史,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以往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足掛齒。
最後,詞人寫道:“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彷彿進行了一場人生祭祀,詞人最後舉起了手中的酒杯,祭奠江水、祭奠月亮、祭奠過往的人生。“質本潔來還潔去”,總有一天,我們都要把生命還給山水,過往經歷的所有痛苦、所有歡樂,又算得了什麼呢?
可以説,整首詞不僅僅是一首千古名作,更是詞人生命的一種領悟、一種超越、一種昇華。之後的詞人浴火重生,把自己放到普通大眾之中,去掉了知識分子的驕傲之氣,變得無比豁達超然。他之後的詞作,意境也變得無比開闊,經典頻出。由此看來,最好的文學終究還是源於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