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航企官方App操作時發現已被註冊會員 旅客身份信息被誰盜用了?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休閒

在線值機、積分兑換商品……憑藉這些優勢,近年來航空公司官方App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不久前,徐女士通過第三方平台購票後,還特意下載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App,方便值機出行。

正是這次下載,讓徐女士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號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已被註冊成會員。徐女士疑惑不解,“誰盜了我的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被盜用

“當時在第三方平台買好機票,在線值機選座時説得去官方App操作。”徐女士説,因此,看到App界面上彈出“您的證件號已經註冊過會員”提示,她的第一反應是找回信息。按照相關流程,徐女士一番操作後總算進入到會員界面,可這時,她發現自己身份證綁定的是一個陌生的手機號,英文名也對不上。

就在徐女士嘗試修改姓名和手機號時,賬號也慘遭凍結。她惱火不已,隨即撥通了國航的客服電話。“客服查詢後説,身份證的註冊時間是2018年3月。”回憶了許久,徐女士才想起來,她曾在該時段購買過深圳航空機票。“由於深航和國航共用會員,客服稱有可能是航司工作人員幫忙註冊的。”她並不認可這種説法,“幫忙註冊也要經過我的授權同意才行。”

對此,國航客服回覆徐女士稱,註冊航空公司會員,並不需要驗證身份證號是否為本人信息。值機則要通過公安系統,跟會員註冊系統不同,並不影響徐女士出行。至於信息更正,徐女士需要本人手持身份證正反面拍照,並且將照片發送至國航客服郵箱,經過審核後才能夠修改。經過反覆溝通,徐女士的註冊信息得以更正,可疑惑始終沒能消除,“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她的經歷並非個案。在社交平台上,類似的遭遇層出不窮:張女士同樣因值機需求下載了航空公司App,註冊時發現身份證早已存在,而姓名和手機號也都非本人;還有網友發帖稱自己註冊南航會員時發現身份證號被註冊過,試圖找回密碼發現預留的郵箱也不認識,最後只能作罷……信息從何處被泄露?被用來註冊App會員目的何在?這些疑問成了消費者心中難解的謎團。

背後或涉及黑代理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撥打國航客服詢問詳情,客服人員聽後稱“不清楚原因”,轉而提供了信息修改的方式。不過,張女士稱,她在致電客服時,曾得到這樣一個回覆:“客服説是公司用了我的身份證註冊會員,給別人買機票,還能獲得積分,信息來源則是我之前買過他們家的機票後留存下來的。”不過,這一説法隨後便被否定了,後面接線的客服就不承認了,對此閉口不談。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登錄註冊航空公司的App時,的確可能存在身份證、姓名和手機號不符的情況。一種可能是手機號更換後通信公司又把這個號給了別人,另一種則是信息被盜用。“航空公司大多會建議旅客在正規的機票代理網站,或是航空公司官方網站購票,就是因為其他渠道可能會轉手多家代理公司,有更高的信息泄露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黑代理會在各大OTA平台投放偽造的機票產品收客,拿到旅客信息後,通過非法的“短信接碼”平台,利用虛假旅客手機號碼大量佔座,阻斷航司與乘客聯繫、干擾航司運價、擅自修改機票客規等方式牟利,“這個情況在國際機票方面最明顯,黑代理用手上的旅客信息把航空公司的機票佔掉,外面旅客就是買不着,等到實際有需求的旅客信息進來之後,他就立刻把掛着那個訂單取消掉,賺取差價”。

這一現象也是橫在航空公司面前的管理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在《關於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旅客實名制,增加手機實名制校驗的建議》中曾提到,以某航司為例,過去一年乘機旅客中預留虛擬手機號碼的比例高達3%,近百萬人次,僅去年4月到5月期間,遭受“惡意佔座”(佔座不支付,虛耗座位限額)的攻擊,數量多達5.8萬餘次,涉及航線518條。

建議實行實名制

無論是何種情況,消費者的信息泄露是客觀事實。業內人士認為,要多措並舉從源頭減少此類現象發生,“12306購票平台全面實施實名制,有效杜絕了‘黃牛’倒票、詐騙等情況,能不能比照12306,在預訂機票的過程中,增加一個手機驗證的過程?這樣既能最大可能保證是實際乘機人訂票,也避免了信息泄露”。

對此,王煜也提議,根據2022年12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中對於手機號實名制的要求,在公共交通領域進一步完善旅客實名制,尤其是在網絡購票、補票、取票、改簽、退票等業務環節中增加手機實名制校驗要求。此外,網絡平台經營者也要加強監管,核驗合作的票務代理人合法身份,並審查、校驗預訂人預留的乘客手機信息是否為真實的實名制信息。

文/慄思 蘇瑩

 

編輯/倪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