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鉛山”,不是千山

翻開歷史長卷,在綿亙的武夷山北麓,贛閩兩省交界處,“鉛山(yán shān)”二字赫然在目。獨特的區位優勢賦予了鉛山歷史上通商重鎮的地位。“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基本地貌,使得人文薈萃,山川秀美的鉛山,自古至今如詩如畫。

走遍“鉛山”,不是千山

圖説:山川秀美的鉛山 來源:網絡

山川柔情

  提起武夷山,可謂眾所周知,説到黃崗山卻鮮為人知。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的黃崗山,是武夷山主峯和東南大陸最高峯,海拔2157.7米,也是江西第一高峯,素有“華東屋脊”“千峯之首”之稱。黃崗山內山高林密,谷幽澗深,溪流縱橫,被譽為“中華第一氧吧”“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黃崗勝景,在於絕頂。高山草甸隨風起伏如波浪滾滾,巖縫的黃岡偃竹像箭簇萌發。雲霧氤氲於開闊山巔,玉露晶瑩於濃密草甸。真有“登黃岡絕頂,覽武夷風光”的豪邁感慨。每當晴日凌晨,登臨守候於此,遙望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瞬間照亮千山萬壑,一種崇尚自然、迴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油然而生。

古鎮幽情

  河口鎮——歷史上曾因水運便捷、商業繁盛而名聞天下,是中國重要的茶葉集散地,亦是“萬里茶道”第一鎮。明清時期,閩、浙、贛的毛茶匯聚河口加工成河紅茶,時有“河紅茶市通四海,河幫茶師遍天下”之稱。

  自古鉛山“唯紙利天下,以茶香飄四方”,日走風帆、夜泊舟楫,當時民諺“買不盡的漢口,裝不盡的河口”,形象地描述了河口古鎮的鼎盛。

古建雅情

  鵝湖書院——不去鵝湖書院,不算到鉛山。鉛山尋根,最憶鵝湖。鵝湖書院是中國理學文化的傳承之地,朱熹、呂祖謙、陸九淵、陸九齡等大儒曾相約鵝湖論辯是非,是為“鵝湖之會”。書院周圍樹木參天,院內湖池清澈,幽靜雅緻,涵蓄厚重,山水人文融合匯聚,恰似一幅徐徐打開的墨濃彩鬱的水墨畫卷。

  澄波橋,位於鉛山縣湖坊鎮的陳坊河上,是鉛山史料記載最早的橋樑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澄波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風雨廊橋,也是江西省目前公佈保護最完好、最古老的橋樑之一。澄波橋橋樑上空架設頂梁,疊蓋青瓦,橋面鋪設木板。橋欄內建店房12間,過去均有商家在此經營糧油、布匹、南貨、雜品等,亦有飯館、理髮、縫紉、補鞋等業開在其中。

民俗風情

  叫巖風情——隔山唱歌山答應,隔水唱歌水回聲。《鉛山縣誌》所記載的“聲聞谷應”來源於此,叫巖也因此得名。生態叫巖,因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徵,充滿無窮的秘境風光,等待遊人前去探尋。徐霞客與叫巖的關係密切,他曾雲遊此處,在船上感嘆此處的瑰麗,不禁從古渡口下船遊覽景區,並留下了遊記。

  春風十里,不如一份深情。這就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鉛山,千百年來,她靜靜地偏安一隅,等待着她的知音。

  新民晚報記者 夏菁岑 沈琦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0 字。

轉載請註明: 走遍“鉛山”,不是千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