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篁嶺看“曬”秋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休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篁嶺“曬”秋。

6點起牀,洗漱後出門,走山野田坎,行在烏桕樹、大樟樹、香楓樹、柿子樹相間的石板路上。眼前,稻茬在梯田裏排列,青草、野菊花在路旁探頭歡迎。遠處,晨霧為山水村落披上白紗,朦朧中它如仙子向我款款走來,像是要與我在長溪湖相擁,或者在月亮灣的平壩上舞蹈一番,要不就在五桂堂的門楣處私語幾句……七彎八拐,又走幾步,天空次第明亮,藍天藍,白雲白,雲朵兒走着、跳着、跑着,肆意張揚,流動變幻各種姿態。藍天白雲下的村莊,寧靜優雅,猶如齊彥槐寫的田園詩:“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

江西婺源篁嶺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近年因春天漫山遍野的金黃色油菜花和秋天裏的“曬”秋而聞名。幾回從它近旁路過,未能親近,深為遺憾。金秋十月,我從四川盆地經過重慶、湖北,趕到江西上饒,在秋光明媚的日子,來感受篁嶺秋色。

這裏人文資源豐富,宋朝以來,共出進士522人,仕宦2665人,歷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人文薈萃,精英眾多,讓婺源成為政治、文化、經濟交流與溝通的風水寶地。

農耕文明時代,人們重視耕與讀,耕種為了收穫糧食果腹,讀書認字是温飽之後精神層面的追求。“耕讀”是古人設計的最好生活場景和生存狀態,曬出自家的豐收成果,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這裏,户户支架曬物,春天曬出野菜新筍,夏季曬出瓜果蔬菜,秋來曬出麥薯稻粟,寒冬曬出醃臘製品。圓圓曬匾繪就出“曬”秋農俗景觀,是最美的鄉村符號。

數十棟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嶺谷山村中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村民們“曬”秋的竹編曬匾已經支在了向陽處。圓圓的曬匾裏,白色扁豆、紅色辣椒、水紅色柿子、黃色皇菊、金色南瓜,垂掛屋檐下的一穗穗苞谷、一串串紅辣椒,五顏六色都是豐收的果實。從高處俯視,一個大大的“心”字,由紅色辣椒組成,醒目打眼,在“心”字裏,“我愛你,中國”鮮紅的五個字表達了每個中國人的心聲。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高高飄揚,我走過去,與它合影。回過頭來認真一瞧,紅旗是由長辣椒組成,五角星則是金黃色的菊花,多美的創意!

走在思溪延的巷子裏,青石板鋪路,古樸、靜謐,慢慢走慢慢行,應了“從前車馬慢”的意境。在篁嶺古村遊客接待中心前,是兩層古色古香的古樓“恆雅齋”,裏面是集歙硯製作、展示、傳承、銷售於一體的店鋪,店鋪名叫“篁嶺山房”。店主介紹,歙硯,又稱龍尾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同行者有的拿起小巧的歙硯端詳,有的對臉盆大的歙硯興趣濃厚,還有的在歙硯墨盤裏提筆蘸墨,寫下“篁嶺秋色”幾個大字,都為這一方方硯台深深折服。

篁嶺“曬”秋,曬出美好鄉村生活,也曬出了濃郁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