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報》1月20日文章,原題為“瞭解你的鄰居——印度的中國歷史研究處於危機中”。蘇揚·R·奇諾伊最近撰寫的評論指責亨利·基辛格不加分析地接受關於中印幾個世紀前打過“一場半戰爭 ”的説法。但他的批評是空洞的——不是因為基辛格不瞭解情況,而是因為奇諾伊不瞭解情況。他表現出對印中歷史都不甚瞭解,研究能力也令人懷疑——而這些都代表了印度的中國研究及印中研究的災難性現狀。奇諾伊所依據的,是有問題的、主要是抄襲的二手研究。這尤其令人不安,因為他是印度主要戰略事務智庫的帶頭人。
閲讀和分析中文資料有賴於大量語言和方法培訓。遺憾的是,在印度具備這種技能的人少之又少。印度紙媒及社交媒體評論,往往放大對華負面報道。加上最近由疫情引發的網絡研討會,我們所看到的是源源不斷的拙劣分析。印度的中國史研究尤其處於危機中。
無力解讀中國史料的情況,絕非(印度)政策界特有現象,在學者中也普遍存在。目前在印度的主要研究型大學裏,沒一個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任教。現有空缺沒得到填補,目前被誤導的疏遠中國的推力很可能加劇這種糟糕狀況。結果是,我們將越來越依賴別國(主要是美英)的學術成果來了解中國。這是個真正的悲劇,將令有關中國的討論陷入種族主義、無知和嫉妒的漩渦。
誠然,能力提升本身並不一定是有效制定政策的靈丹妙藥,美國就是個典型——擁有龐大而多樣的中國研究羣體。但能力肯定是個必要條件。因此,我們不能像現在的印度政府那樣與中國脱離接觸。重拾冷戰心態無助於我們瞭解、分析和應對中國。相反,印中學者之間應有更多學術交流,應有更多機構在印度講授與中國有關的課程,有更多印度學者能研究中國的資料、政策和社會文化發展。否則,看似自鳴得意,最終是自取其敗。(作者阿魯納布·戈什等,陳俊安譯)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