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天宇喊話攜程,有無大數據“殺熟”需有個説法 | 新京報快評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休閒

▲演員馬天宇。圖/微博賬號@馬天宇
據九派新聞報道,8月2日下午,演員馬天宇發文喊話攜程旅行,稱攜程利用大數據“殺熟”,“明明三千多的票,點進去就變成六千多,最後變成一萬多。”目前,攜程方面暫未就此事進行回應。
近年來,隨着大數據技術落地應用的日趨成熟,關於大數據“殺熟”的控訴也屢屢出現在輿論場中。今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佈的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主要集中在網絡購物、在線旅遊、外賣和網約車等消費領域。這個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大數據“殺熟”的普遍性。
此次馬天宇喊話攜程的內容,攜程最好及時回應相關事宜,以平息輿論質疑。畢竟,按照馬天宇描述的內容,票價的提升不止一點半點,而是成倍增長,這對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若此事中真的存在大數據“殺熟”,那攜程就侵犯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並且涉嫌違反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
去年11月正式施行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新法明確的相關原則,顯然需要市場主體在現實中予以堅決執行,不能偷奸耍滑,以此維護法律的現實效力和權威性。而如果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那攜程更應出面回應,對相關質疑予以解釋澄清。
一旦利用大數據“殺熟”,無疑會進一步損害市場公平原則,進而打擊數字經濟活力。圖/IC photo

事實上,這並非攜程第一次因為大數據“殺熟”引起輿論爭議。2018年5月,就有媒體報道老用户通過攜程App預訂酒店顯示的價格比新註冊用户高。彼時,攜程對媒體報道的內容予以否認,但表示會優化產品設計和頁面展示。
此次,攜程再次被指利用大數據技術“殺熟”,也會再次讓消費者聯繫到其此前陷入的爭議,對企業信譽帶來衝擊。
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的當下,消費者可以主張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身的權益。但是,企業也要明晰,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在於提升市場效率,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而非利用先進技術製造信息鴻溝,侵犯消費者的權益。若一旦利用大數據“殺熟”,無疑會進一步損害市場公平原則,進而打擊數字經濟活力。
現實中,大數據“殺熟”現象之所以普遍存在,與企業的短視和僥倖心理有關。但隨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對於大數據技術監管和運用,正在從原先的“粗放模式”進入精細化監管的法治軌道。
在此基礎上,相關企業的經營行為必須要以法律為基本準繩和底線,不斷提升自身經營的合規性,堅決杜絕存在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這對一家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除了當事人提出的相關質疑需要得到及時的回應,長期以來飽受大數據“殺熟”困擾的消費者,也需要一個合理的答案。如真的存在大數據“殺熟”等違法違規情況,也需要監管部門及時出手,將其導入法律軌道。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馬小龍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