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文/侯光、吳堃

又是初夏時節。時隔38年,我們又走進汶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卧龍谷。這裏是我們萌發創作童話《熊貓王國》(三部)的地方。如今故地重遊,我們的心情自然特別激動。眼前的山川景物,依然是那樣熟悉、親切,但又感覺有些陌生。

現在,到卧龍谷的交通便捷,那個記憶中的皮條河河水更清澈了,卧龍谷山川更翠綠了。昔日破舊閉塞的窮山溝,今日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熊貓生存繁衍的樂園。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汶川卧龍熊貓自然保護區卧龍谷。吳敏坤 攝

20世紀80年代初的初夏時節,我們同四川電視台《阿壩漫行》專題片攝製組,第一次走進卧龍谷。汽車從灌縣(今都江堰市)出發,沿着岷江河谷溯流而上,走到汶川映秀時,左拐進入耿達河谷,便進入了卧龍谷的山間狹路。

汽車在山谷間的碎石路面上顛簸,左搖右晃,整整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達耿達河上游皮條河谷的卧龍谷。卧龍谷是皮條河畔的一塊小盆地,那裏原來是國營森林工業局駐地。那時,森工局剛剛撤離,只見四周的山坡上殘留着無數林木被砍伐後的樹樁。

為了保護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大熊貓,國家在被砍伐樹木的山谷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並在卧龍谷設立了大熊貓基地和五一棚觀察站。當時,大熊貓基地設置在英雄溝的山坡上,設施十分簡陋。開始時關養了一隻大熊貓,後來增加到三隻。大熊貓觀察點五一棚,建在海拔2800米的山脊上,常住有三、五個觀察人員。

卧龍谷雖然偏僻而破舊,但當時已經通過新聞報道,名揚海內外,被人們稱為“大熊貓王國”。一些中外動物專家,如我國的胡錦矗教授、美國的夏勒博士等,從1980年起,已經在此開始調查大熊貓及其生存環境狀況。

攝製組到英雄溝拍攝了大熊貓,到五一棚拍攝了大熊貓生存的自然環境。那年冬天,專題片《阿壩漫行》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後來又在西歐國家播放,九寨溝、黃龍寺和卧龍谷立刻引起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極大關注和熱情。從1982年開始,到九寨溝、黃龍寺看山水風光和到卧龍谷看大熊貓的遊人,紛至沓來,不絕於途。“到汶川卧龍谷去看大熊貓”,成為當時遊人的一種嚮往。

今天,大熊貓作為中國人民和平友誼的使者,已經到達世界許多國家。遊人到成都來旅遊,在成都大熊貓基地也能看到大熊貓,到汶川卧龍谷看大熊貓的遊人已經少了,因此,卧龍谷顯得有些寂靜。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法國動植物學家、大熊貓發現者阿爾芒·戴維(1826-1900)

我們站在卧龍穀皮條河的橋頭,西望邛崍山脈主峯四姑娘山方向,重巒疊嶂,青山延綿。在那些山峯之上,藍天如洗,陽光明媚。高遠的藍天上,有幾片白雲飄浮。耀眼的陽光給那片白雲鑲上一道金邊。俯看皮條河,從四姑娘山南側巴朗山麓蜿蜒而來,不捨晝夜地南流,奔向岷江。

頓時,我們醒悟卧龍谷名字的由來了。眼前的皮條河,像一條蜿蜒于山谷間的青龍,奔流不息。當它流經卧龍谷時,突然停歇了一下,和緩地繞過卧龍谷盆地邊緣,又不捨地離去。

其實,卧龍谷谷地很小,但十分平坦,綠樹成蔭。平壩上,除卧龍自然保護區機關房舍外,還居住着從山坡上搬遷下山來的農户。他們居住在一幢幢小洋樓裏,不再去打擾大熊貓的生活,經營着農家樂旅遊。整個平壩上的房舍、道路、綠地,規劃有序,卧龍谷好似一座小花園。居於盆地中央的卧龍大熊貓陳列館,陳列着大熊貓、川金絲猴等珍稀動植物標本。

盆地四周,青山環抱。在密密匝匝的森林裏,有的地方藤蔓纏繞,密不透風;有的地方,一片巨樹肅立,形成一道巨型屏障;有的灌木叢中,幾株高大的喬木凌空而出,鶴立雞羣。在那些密林裏,不時出現一片片箭竹林。它們把那些針葉樹、落葉樹擠向邊緣,而地上還在不斷地冒出一株株尖尖的竹筍。正是這些生長旺盛的箭竹林,為大熊貓提供了豐盛的食物資源。

當地老鄉説,高原氣候,説變就變。當天,我們剛好遇到了這樣的氣候。下午時分,從雪山背後慢慢升起一片烏雲。不一會兒,皮條河谷裏吹起一陣山風,讓我們感到幾分涼意。那片烏雲,從遠處逐漸飄移到我們的頭頂上,遮住了太陽光。突然,從那片烏雲間閃出幾束電光。一陣低沉的轟轟雷聲從遠處傳過來。頃刻之間,豆大的雨點飄撒而下。

但是,不到一刻時間,烏雲又消散了。太陽重新從雲霧中鑽出來,又把耀眼的光芒撒遍山林。山頂上,還籠罩着一片雲霧。它們在緩緩地升騰,不久便飄散而去。而半山腰上停留的那幾縷雲霧,幾分鐘後也消失了。藍天依然高遠,青山依然翠綠。卧龍谷裏,空氣透明清新,一塵不染,不時飄來一陣森林特有的沁香味兒。

大約20世紀80年代中期,卧龍大熊貓基地從英雄溝搬遷到了卧龍穀皮條河畔。不料,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將卧龍谷大熊貓基地震毀了。圈養在這裏的大部分大熊貓,被轉移到雅安碧峯峽和成都等地。此後,卧龍大熊貓基地移址到耿達幸福溝神木坪。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汶川耿達幸福溝神木坪中華大熊貓苑

我們來到耿達幸福溝神木坪。這裏距離卧龍谷22公里。只見山間一片地勢開闊的坡地上,建起了一座巨大的中華大熊貓苑。四周森林密佈,環境優美。在平緩的山坡上,數十個整潔乾淨的大熊貓圈舍星羅棋佈。這裏圈養着我國數量最多的大熊貓,同時也開展大熊貓繁殖和野化訓練。這裏也是以大熊貓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基地。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眾多的大小大熊貓,更能看到那些大熊貓的各種萌態。可惜,它們種種可愛的形象,我們無法用文字描述出來,只能把它們深深地留在記憶中。

現在,我們創作的童話《大熊貓王國》(三部),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刊行。在這部童話中,第一部《大熊貓王國·地震歷險記》,正是以卧龍谷為原型創作的。從卧龍谷回來,我們的思緒還久久地留在卧龍谷的山川景物中。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大熊貓:“哎!快讓開!”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大熊貓:“哎哎……救命啊!”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大熊貓:“喲!這上面好涼快!”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大熊貓:”嗨!這根竹竿好!“

對於大熊貓,我們想説的是——

大熊貓是一種秉性温和且自足的珍稀動物。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它雖然體格肥胖,行動遲緩,卻以圓圓的扁臉、描黑圈的眼睛、圓滾滾的體型,以及它那憨態可掬、天真純善的氣質,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關注和喜愛。我們人類應該慶幸,能夠跟大熊貓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在進化的歷程上發生交錯,是我們人類的運氣。數百萬年前,當人類的進化尚未完成時,大熊貓就生存在地球上了。它來自另一個時代,與我們人類只是短暫交會。自然選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大熊貓是自然界生存競爭中的成功者。它堅忍不拔、反抗命運的精神,足以激起我們人類的憐憫或佩服的共鳴。它那黑白相間的體貌,本身就是中國古代哲學合而不同,合二為一觀念的生動體現。值得我們欣慰的是,今天的中國人民,已經注意保護大熊貓和它的生存環境了。今日汶川卧龍谷的新貌,就是中國人民保護大熊貓和它的生存環境的有力證據。

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可以期待:大熊貓王國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2 字。

轉載請註明: 行遊|侯光、吳堃:今日“熊貓王國”卧龍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