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櫟:從6000年前“走”來

蒙古櫟:從6000年前“走”來

蒙古櫟的果實。

蒙古櫟:從6000年前“走”來

染上秋色的蒙古櫟。

秋天是賞葉的好時節,在寧夏六盤山等地,就有這樣一種樹木,它不但身形高大,葉子漂亮,而且還是從6000年以前走來的……它就是蒙古櫟。

草木檔案

蒙古櫟山毛櫸科櫟屬,落葉喬木,成株高達30米。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7~19釐米,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緣有7~10對鈍齒或粗齒,雄花序生於新枝下部,雌花序生於新枝上端葉腋,花被6裂,花柱短。花期4~5月,果期9月,是中國國家二級珍貴樹種。

凍不死的根

“蒙古櫟與槲樹葉片形狀相似,容易被混淆,辨認的時候有一個竅門,就是看葉柄。槲樹的葉片無葉柄,蒙古櫟的葉子是有葉柄的。”寧夏林業研究院副院長朱強介紹説,十一長假結束後,有朋友曾拿着照片問他,在照片中看去,六盤山上一片絢麗的色彩,其中有一張拍到了一種十分高大的樹,樹葉邊緣鋸齒狀,十分特別,起初朋友以為是槲樹,後經辨認,確定其實是蒙古櫟。

“秋季來臨,蒙古櫟葉子開始變紅,更具觀賞性。此時其他闊葉樹的葉子會隨着氣温的驟降開始掉落,但蒙古櫟的葉子可以一直掛到第二年。”朱強介紹説,等到天氣再冷的時候,大雪覆蓋,看起來一些蒙古櫟的地上部分似乎已經耐不住嚴寒被凍死了,但其實它們的根系還是活着的,這樣等到第二年開春就又可以長出新的蒙古櫟,如此一年一年輪迴,一棵蒙古櫟的壽命可達80~100年。

耐旱能力強

冬天的蒙古櫟耐得住寒冷,而夏天的它也受得了高温。

夏季陽光充足,温度升高,水分蒸發快,蒙古櫟照樣可以憑藉着頑強的生命力經受住乾旱高温的考驗。為什麼蒙古櫟的生命力這麼頑強?專家介紹,這是因為蒙古櫟根系十分強大。“蒙古櫟的根系範圍的直徑可達6~7米,這樣它就能從大地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和水分。而且它的莖幹流量能達到15.5%,是白樺的3.3倍,落葉松的9.3倍,紅松的15倍,因為莖長得十分高,所以莖幹流量會把更多的水分和營養直接帶到根部,讓根部得到豐厚的養分。”

朱強介紹説,蒙古櫟的耐旱性僅次於山楊,高於樟子松、白樺等,非常適合東北、西北等地栽種。此外,蒙古櫟的“外衣”樹皮非常厚,不怕火燒,是營造防風林、水源涵養林及防火林的優良樹種,孤植、叢植或與其他樹木混交成林都很適宜。“寧夏的蒙古櫟大多是野生的,不過它也可以進行人工培植,園林中可作為景觀樹或行道樹,樹形好的還可作為孤植樹觀賞。”

“它還有一個作用,和蠶有關。”朱強説,原來,蒙古櫟又叫蒙櫟、柞櫟、柞樹,它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養蠶。遼東南地區有一種蠶,就非常喜歡以柞樹的樹葉為食,因此得名柞蠶。“它十分堅硬,耐腐力強,木材可供車船、建築用,壓縮木還可以製作機械零件,樹皮也能入藥,有收斂止瀉及治痢疾的功效。”

《冰河世紀》裏的橡子

説起蒙古櫟,其實孩子們最熟悉的是它的果實,因為它是龍貓家裏收藏最多的果實,也是動畫片《冰河世紀》裏那隻松鼠想盡辦法都沒能吃到嘴裏的“美食”。專家説,蒙古櫟起源於晚白堊紀,大約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有恐龍的時期,這個時期被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居統治地位。那麼推算一下,蒙古櫟的出現要比人類的出現早6000萬年!

生命的長河中,蒙古櫟歷經無數個春夏秋冬,依然矗立在世人的面前。

“它的果實叫‘橡子’,一端毛茸茸的,另一頭光溜溜的,澱粉含量特別高,可釀酒或做飼料。”朱強説,蒙古櫟的果實看起來就像一個戴着帽子的毛栗子,光滑嵌入在“帽子”裏的,就是它的種子。“蒙古櫟種子含澱粉47.4%,是秋冬季節森林動物如野豬、兔子和鼠類的重要食物來源。經過漫長的冬季,甚至是-50℃的寒冬,它依然能保有活力。”

聽到這裏,突然就期盼着來年春天的到來了。到那時,太陽暖暖地照着大地,温度漸漸回升,地面積雪融化,土壤也會變得濕潤,那些躲過了動物的嘴巴、艱辛度過寒冬的蒙古櫟種子,就這樣被春天喚醒。在水分浸潤下,種皮開始慢慢變軟、裂口,蒙古櫟的種子就這樣萌發、長出嫩芽來……(記者 王敏)

【來源:塞上清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0 字。

轉載請註明: 蒙古櫟:從6000年前“走”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