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無論你是哪一種旅行者,徒步、騎行、自駕還是跟團,走川藏線的時候手機一定會調成拍拍拍模式。這朵雲真漂亮,有耶穌光呢,咔,拍一張;那座山真險峻,山頂的積雪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咔,拍一張;今天的餐食是當地特色呢,鍋裏漂着一層菌菇,一定很鮮,咔,拍一張。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這一路上有太多值得紀念的東西,自然的也好、人文的也罷,不過其中還有歷史只有短短几年的“人文景觀”,也會成為躺在你手機相冊中的一員。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幾年前的夏季,走川藏線進藏,行駛在波密到林芝路段時,前方路段發生泥石流並造成道路塌方。聽到封路的消息時,心裏很難過,因為是夏季進藏,降雨量有些大,泥石流、塌方、頻頻的落石,一路上我們都經歷過了,好不容易快到拉薩了,那路就好像堵在我們的心裏。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煎熬地等待了大概5個多小時,終於單邊放行,路過塌方區看見工作人員坐在地上吃着泡麪,感覺眼角有些濕潤,心中升起一絲敬佩,後來看到迫龍溝特大橋,這種敬佩上升到了敬佩國家。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迫龍溝特大橋位於通麥和魯朗之間,全長743米,是西藏內最大的公路雙塔斜拉橋。此橋是雙塔雙索麪混合梁斜拉橋,1號索塔高146.7米,2號索塔高139.7米,2號索塔率先封頂,1號索塔於2015年11月順利封頂,2016年大橋實現通車。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迫龍溝特大橋所處的位置是川藏公路自然災害多發路段,為什麼自然災害頻發?是因為此路段山體土質較為疏鬆,且附近遍佈雪山河流,一旦遇上風雨或者是冰雪融化,極易引發泥石流和塌方。此橋的工期是36個月,憑藉着我國基建狂魔的稱號,一條700多米的大橋根本用不上3年,而修建這座橋需要耗時3年,其中是常常需要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在這段自然災害頻發的路段中,還有一座大橋,與迫龍溝特大橋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它被稱為是咽喉工程,它就是通麥特大橋。在這座大橋的邊上,遊人可以看到還有兩條大橋“遺蹟”。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上世紀50年代我們修建了第一座通麥大橋(鐵索橋),2000年易貢湖發生了特大山體滑坡,滑坡導致易貢湖水潰壩,沖毀了公路以及橋樑。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這就有了第二座通麥大橋的修建,2013年8月2日第二座通麥大橋鉚索脱落導致橋面垮塌,橋上當時行駛貨車一輛,內坐兩人,路過橋上的遊客兩人,均失蹤。事後實行了長達40天的交通管制,9月10日,恢復通車。時間又過了2年,2015年大橋鋼架架構錯位,仍舊是實行交通管制。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2015年年底第三座,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通麥特大橋建成完工,正式通車。此橋全長415.7米,墩高59.5米,中心橋面高出江面60米,是一座單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基準的使用年限為100年。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通麥特大橋和迫龍溝特大橋為代表的五隧(帕龍1、2號隧道、小老虎嘴隧道、飛石崖隧道、102隧道)兩橋工程完工通車,標誌着通麥天險已經不是天險,從此天塹變通途。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如今我們在通麥大橋可以看到三橋並立的場面,這是歷史的遺蹟,也是國家的壯舉。行駛在川藏線上,這樣偉大的建築數不勝數,不過這兩座橋樑卻是令我們仰天歎為觀止的。在各大平台分享的遊記中都可以見到這兩座大橋的身影,它們的曝光度絕對名列前茅,估計走川藏線時你也拍攝過。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於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中國西部之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兩座橋曝光率超高,走川藏線時你估計也拍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