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鎮是我們祖先最早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產物。它從選址到佈局都強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因而表現出了山水風光之特色。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着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這是一個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稱的古鎮,五湖在這裏纏繞交融,依偎着古鎮。如你身入其中,古鎮的清新素雅,她的婉約靈秀,鎮中的宜人花香,還有滿耳中吳儂軟語,會讓你意醉神迷,這裏就是有深厚文化積澱的同裏古鎮。
同裏是江蘇省吳中區境內的古鎮,坐落在水美魚肥的太湖之畔。據記載,早在幾千年前這裏就已經有了人羣的活動跡象。春秋戰國時期零星的村落已然在這裏形成,她的繁榮興盛是在唐宋時期,從這時起同裏古鎮文化開始生根發芽。在古時候,同裏曾經被稱之為“富土”,其中的意思是這裏物阜民豐,沃土良田,有一望無際的太湖,又有幻境一般的仙山。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從不會發愁吃喝問題,生活的環境無比舒適,確實可以稱之為“富土”。後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將富土兩字疊加一起,去掉上邊一點,改“富土”為“同裏”流傳至今。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夢裏水鄉的模樣是什麼,同裏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她就像是浸泡在水中的一個美麗的珍珠,在水中散發出她的光芒。水是古鎮中的靈魂所在,蜿蜒的水道將古鎮分成了七個塊區,接近有40%的民居全部臨水。她就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街道依水,橋跨水面,園中有水,水穿市中,處處都有水的存在。
著名的畫家陳逸飛先生那幅《故鄉的回憶》中的景象,在婉約雅緻的同裏古鎮中隨處可見。那靜靜地河水,石板的街道,臨河的古老民居,條條敞篷的搖櫓船緩慢地行駛在河面之上。距離不遠的石橋跨越在河之兩岸,每一座古橋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在河道旁停着烏篷船的埠頭處,講着吳儂軟語的女人們浣洗家中的衣裳,身後民居中升起了嫋嫋的炊煙。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你的夢裏水鄉呢?
同裏水鄉之美與北方山水之美完全是兩個概念,北方山水感覺有些雄渾壯麗之感,而同裏的水鄉像是出走多年的遊子,又回到久別的家鄉一樣。如今的同裏已然成為了聲名海內外的旅遊景區,這裏的“一園兩堂三橋”是她的精華。
被世界遺產名錄中列為八個蘇州園林之一的“退思園”坐落在鎮中,這是個面積不過三千平米的私家園林,是清代被辭官的任蘭生的宅邸。此園雖沒有其他蘇州園林的面積大,但佈局精巧,景緻變換,水榭樓閣的位置搭配,無不透出園主人的心思縝密和對園林審美的品味。在此園中水還是靈魂的所在,所有的建築就像一艘漂浮船一樣,漂浮在水面之上。而且,園中的水是流動活水,滋養了園中的花草樹木以及水中游魚。退思草堂是園中的重點,草堂的佈置和物件都非常簡陋和樸素,反映出園主人的人生在世的思想觀點。
鎮中的“嘉蔭堂”和“崇本堂”也是非常古老的明清建築,古老的深宅大院透出它的文化底藴與明清宅院的藝術氛圍。尤其是嘉蔭堂,它的樑柱門窗雕刻精美,主建築“紗帽廳”高大寬敞,每個梁頭上都有精美的圖案,每一幅都是一部大戲的典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內堂還有很多的名人軼事的雕刻,令人看後歎為觀止。
要説同理的古橋,最出名的就是鎮中呈品字形的三座古橋。“長慶橋”是明代修建,而“太平”和“吉利”兩座古橋則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三座古橋形狀不一,有的像雨後的彩虹,有的則像彎月如鈎。但是如今的這三座橋已然成為了同里人的護身符一樣,如老人過六十六歲生日當天下午,就要去三座古橋走一走,意味着老人平安長壽。出生的週歲小孩也要有母親抱着,去三座古橋轉轉,代表着孩子健康成長。另外還有結婚的新人,也要從三橋經過,口中還要不停地念“太平、吉利、長慶”,意思就是一定要大吉大利。
來同裏絕對不能落掉這裏的美食,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吃貨,同裏的美食能夠一飽吃貨們的口福。有着400年曆史“本堂齋”的“閔餅”,是男女老幼都喜愛的美食。它是獨家秘方色澤黛青,入口油而不膩,清香滑糯,具有獨特的江南農家風味。“襪底酥”是江南一帶人們爭相口嘗的傳統茶點,精選配料,做工講究,吃起來鬆脆爽口。還有“狀元蹄”,其實很多地方都有狀元蹄,但同裏的狀元蹄的做法和配料是與其他地區的狀元蹄有所不同,同里人宴請賓朋都會有這道大菜。另外還有別名叫做“水中人蔘”的芡實,它是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的作用,它也能做成糕點來食用。
同裏,一個感覺到家一樣的地方,一個可以靜下心來,慢慢體會江南風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