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鎮胥嶺村觀賞油菜花。胥嶺村是典型的江南古村落,這裏的400多畝梯田種滿油菜花。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最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確定北京市門頭溝區等40個縣(市、區)為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隨着近年來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推進,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和價值最豐富、保護最完整、活態傳承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羣,傳統村落保護讓我們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介紹,從2012年起,我國建立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制度,先後組織5次全國性調查,分5批將有重要保護價值的6819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保護名錄,又推動江西、江蘇等16個省份將7060個村落列入省級保護名錄。
傳統村落需要在保護中傳承發展。傳統村落需要保留原始風貌,而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對更好的居住環境又有日益增長的需要。在保護傳統村落的基礎上,應更好改善村民生活,讓傳統村落保護更有依託。
董紅梅介紹,近年來,我國對傳統村落在保護基礎上的活化利用滿足了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環境的改善和生活的便利讓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2014年至2019年,中央財政對列入保護名錄的4350箇中國傳統村落給予每個村300萬元補助。這些資金又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社會資金,吸引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傳統村落。中央財政補助和社會資本形成合力,有力支持傳統村落完善村內道路、供水、垃圾污水處理以及消防、防災避險等設施,整治河塘溝渠等公共環境,傳統村落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還須以用促保,以此來實現物質和非物質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增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的內生動力。比如,2017年福建屏南縣龍潭村僅剩下不足200人留守,通過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吸引國內外100名人才落户成為“新村民”,盤活閒置農房等資源,既發展了生態農業、文創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產業,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300多名村民返鄉,全年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古老的鄉村彰顯出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
傳統村落保護促進了脱貧攻堅。董紅梅介紹,各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傳統村落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僅2020年列入國家保護名錄的中國傳統村落就接待遊客3.6億人次,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使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2020年,安徽黃山、雲南大理等10個市州實施了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作,中央財政對每個示範市州給予1.5億元補助,地方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長效保護利用機制。
傳統村落的保護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的重要內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秦海翔表示,將繼續開展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認定,指導各地完善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將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納入名錄進行管理。健全傳統村落評估和警示退出機制,加強動態監管;繼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點示範,統籌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和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讓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 (經濟日報記者 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