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洲最大的鹽湖,是茶卡鹽湖的56倍,鹽礦儲量可供70億人吃1000年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休閒

説到鹽湖,大家會想到哪裏呢?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還是國內的茶卡鹽湖?又或者近年來火遍網絡的大柴旦翡翠湖?是的,這些都是極為有名的鹽湖,有的以天空之鏡聞名,有的以色如翡翠取勝,都是適合旅遊、拍照的好地方。

但若要問中國最大的鹽湖在哪裏?有多少朋友知道呢?相信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並不是因為它不夠美,而是被很多朋友忽略了,它就是位於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的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位於柴達木盆地的南部,地跨格爾木與都蘭兩個市縣,鹽湖東西長160多公里,南北寬20—40公里,鹽層厚約為2—20米,面積超過5800平方公里,幾乎是茶卡鹽湖的56倍,是我國最大的天然鹽湖、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牀。

據同行的當地朋友介紹,察爾汗鹽湖中儲藏有氯化鉀總量近5億噸,氯化鎂儲量16.5億噸,氯化鋰儲量824.6萬噸,氯化鈉儲量462.2億噸,均居全國首位,尤其是氯化鈉的儲量,更是可供全世界人類食用1000多年,若按市場價計算,其鹽儲量高達12萬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鹽湖。

察爾汗鹽湖其實並不是一個單一湖泊,而是由達布遜湖、南霍布遜、北霍布遜、澀聶等相鄰、相連的多個鹽池構成。這裏海拔2670米,是柴達木盆地的最低處,所以格爾木河、柴達木河等多條內流河也注入湖中。

據瞭解,察爾汗是蒙古語譯音,它是鹽澤的意思,相傳在幾億年前,察爾汗鹽湖所在的柴達木盆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青藏陸地隆起導致海陸變遷,柴達木變成了盆地,最開始的時候,雖然海洋變成了陸地,但還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無數湖泊,而察爾汗只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由於地質的變遷,這裏後來成了茫茫戈壁,氣候乾燥炎熱,日照時間長,水分蒸發量遠遠高於這一地區的降水量,這一區域的湖泊因長期風吹日曬,湖內便形成了高濃度的滷水,逐漸結晶成了鹽粒,湖面板結成了厚厚的鹽蓋,異常堅硬。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便有過對察爾汗的記載,當時所用“青鹽”源自此地。

解放後,當地政府在這裏建起了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卻知之甚少,後來隨着鹽湖旅遊的興起,這座位於柴達木盆地深處的中國最大鹽湖才慢慢被世人所熟知,但要説名氣,依然遠遠比不上同屬於青海省海西州的茶卡鹽湖。

雖然名氣不顯,也算不上真正的景區,但這裏的美卻一直是被低估的存在,尤其是橫穿鹽湖的萬丈鹽橋更是十分神奇,這是一條厚達15-18米鹽蓋構成的天然鹽橋,全長32公里,摺合成市制,則超過萬丈,故名萬丈鹽橋。橋上光滑平坦,大型車輛從上面通過也沒問題,堪稱舉世無雙,讓人們驚歎不已。

渝帆提示:

1、察爾汗鹽湖距離格爾木市區大約50公里,有高速相連,開車約需40多分鐘,如果知駕遊不熟悉路況,可以直接導航前往;

2、察爾汗鹽湖很美,但是也很曬,湖中沒有植被,除了幾個觀光亭,幾乎沒有其它可以遮陰的地方,所以大家前來遊玩須做好防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