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徐夢嘉:“敖”的闡釋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休閒

温和氣候的陽曆五月最宜旅行,我談一個與旅行有關的漢字“敖”。

人在旅途就是“敖”字要表達的初義。《説文解字》:“敖,出遊也。”甲文敖(圖一),人邁步行走,頭上有棵草。金文左邊也是邁步的人,人頭(大圓點)上有一棵草(圖二)。在沒有帽子沒有傘的遠古時代,人們出遠門,烈日肆虐,曬得難受;雨天又被淋得夠嗆。於是想出辦法,就地取材,把在地上的青草薅下來,編紮成草環戴在頭上遮陽。這樣一來,就不怕頂着烈日走遠路了。草環往往夾着野花,漂亮又拉風。金文敖的右邊是攴(手拿棍形)。那時,還沒有真正的道路,人們離家遠行,一路上會有毒蛇猛獸攻擊,有湍急河流和崇山峻嶺擋道。木棍在手,就有防身與輔助行走作用。

西周時期的金文“敖”(圖三)發生變化,把敖頭上草環的符號替換成青字頭,強調這是青草。青字頭即“生”,本欄拙文(《“情”為何物》)曾解析過青的生:“上為草形,下為大地,會芊芊植物從地上萌生,其色青葱。”

迨至秦代小篆的敖(圖四),敖上青草活脱脱演繹成出行的“出”構形,蠻有意思。隸變楷定後敖的“出”中凵形放平作橫畫,攴作反文的攵,遂成今字,不再變化。

尋繹敖的屬字,大都和出行義及其衍義有關。

1.敖加辶(辵)的遨,由於從正體字形上看,已看不出敖字的出行意,於是人們又給敖字加一個走之“辶”,寫作遨。遨遊,遨翔。不過仍與無辶的敖通。

2.敖加貝(貝)的贅(贅),遠古藉貝殼為貨幣,持杖遠行者要帶大量沉重的貝殼作為盤纏,顯然這是無奈的累贅。後來發展到分量輕的紙質貨幣,到今天更是能刷卡、刷手機、刷臉等支付消費,而且不受距離限制,出行在外已無實體盤纏之累贅。如此汰換更新,古人是無法想象的。

3.敖加灬(火)的熬,古代出行難,嚴寒酷暑風餐露宿,日子如同在火上煎熬。有煎熬義的熬字成語不少:熬枯受淡,熬心費力,熬清守淡,熬薑呷醋,熬更守夜等。

4.敖加亻(人)的傲。《説文解字》:“傲,倨也。從人,敖聲。”同太多的所謂形聲字一樣,囊者許慎編著《説文》時不瞭解先人造字不會無厘頭地將一個僅表聲的字根拉郎配成新字。傲之敖更表傲的形義,並與傲通,《詩·小雅》:“彼交匪敖。”匪敖即不傲慢。有着曾經滄海停辛佇苦人生歷練的強者,粉絲多多,因而這方面強者在與人交往中往往自豪中夾雜驕傲。“慠”是傲的異體字。從忄(心)自豪與驕傲都源自於內心活動的驅使。有傲的成語:倨傲不遜,恃功而傲,傲不可長,傲世輕物等。

5.敖加耳的聱,從旅途的艱辛不順引申文辭艱澀,拗口難讀。聱牙(又作聱齖),有聱的成語:佶屈聱牙,聱牙戟口,聱牙詘曲等。

6.敖加山的嶅,山之高聳;敖加石的磝,石之堅硬。高聳與堅硬都扣威猛勇士的形象特質。

7.敖加口的嗷(仍與敖通),音量大。兇猛動物的吼聲,丹田氣足的人物呼喊。“百姓歡敖”(《荀子·強國》)。

8.“鰲、獒、螯、驁”等表示強勁桀驁特徵的與動物有關字,都有敖字頭。

需要補充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獸龍極具能耐,故四海龍王都姓敖: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

小文闡釋“敖”,旅行於敖的天地間。此時此刻,我的身軀似在祖國浩瀚無垠的漢字海洋上敖(遨)遊;我的思緒則在華夏璀璨神奇的漢字星空中敖(遨)翔。我陶醉了,我驕敖(傲)了。(徐夢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