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這個夏天,我第二次到“古堰畫鄉”,驚詫於原來寧靜、充滿文化氣息的古街、古村變了。只見街坊遊人如織,商鋪林立,麗水麥餅、野菜蒸餃、青草豆腐、搗年糕等攤點和民宿、酒店,充注着商業的氛圍。我在人來人往中前行,嚐嚐本地的野菜餃,地道的農家風味,的確值得試試。這大哥那麼燦爛的笑容,不買點嚐嚐,那真的不算來過此地方。就是怎麼感覺少了“畫鄉”的畫意,多了吆喊熱鬧的商氣,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古堰畫鄉”,位於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和大港頭鎮境內,離市區二十公里。核心區塊包括大港頭、堰頭、坪地和保定範圍,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藝術氛圍濃厚。這有裏麗質天成又磅礴大氣的水鄉景色,拍照或寫生尤其漂亮。因此,曾經一段時間內許多美院的師生選擇這裏作為寫生基地,就有了“畫鄉”的美譽。在古街臨江邊,常常能看到支着畫板創作的人,融入水墨意境之中,頗有文藝氣息。

畫鄉因古堰而成名,古堰因畫鄉而重現。已有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通濟堰”,可以説是浙南的“都江堰”,千百年來造福當地百姓,形成了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第一次來古堰時,曾考察了這一偉大的工程,我為先人的勞動智慧而歎服。據介紹,古堰大約建造於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四年,距今已有1500年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壩,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如此歷史厚重的水利工程前面,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祖先的智慧而驕傲?

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古堰畫鄉”,妙就妙在古村屋畔有一條江,清澈的甌江水在青黛霧嵐中穿過。江邊有一個古鎮,鎮中有一條古街,街上有幾個畫坊,成了當地喊得響的“畫鄉”。這不,“國美”的老師、學生也喜歡到此湊熱鬧。那成羣結對或三三二二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沉醉在藝術的創作中。古街上曾開了不少的畫室,展出了老師與學生們的作品。而現在從街頭到街尾,純粹的畫室已少之又少了,這次只發現了一、二家,還成了出售其它商品的附屬品。大港頭以“畫鄉”而成名,今成人們結隊趨附的旅遊景點,是否可算提高當地村民收入的一條致富路?

“古堰畫鄉”的精髓,就在於它的歷史文化沉澱,那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樹羣,形象地展示了秀山秀水,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不管是春的水暖或野花搖曳;夏的帆影點點江中去;秋的重墨山色黃;冬的遠山雪峯秀,都是一幅幅的精美山水畫,是堪比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呢,還是盧梭的巴比松小村的再現?我認為,江南水鄉的自然之美是非常有特色的。記得宋代詩人趙師俠在《江南好/憶江南》中讚道:“天共水,水遠與天連。天淨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月映水中天。人與景,人景古難全。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遠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如果,你沒有崇洋媚外的話就會説大港頭村與巴比松村各有特色吧。

在“畫鄉”,比較有名氣的是麗水巴比松畫派,建有麗水巴比松陳列館、麗水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通過畫家的筆與墨,勾畫出秀山秀水的仙境。悠悠一江水,柳絲拂人面。見此江、此水,讓人不禁油詩興起:一江春水到畫吧,帆影點點映晚霞。煙雨朦朧炫竹風,岸邊村姑在農家。據介紹,巴比松是法國巴黎近郊有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山村。但是,它有着肥沃的土地,大片的森林、潺潺的流水和各種奇花異草,環境優美令人驚歎。在19世紀30~40年代,一批不滿“七月王朝”統治和學院派繪畫的畫家,陸續來此定居作畫,形成畫派。以帖奧多·盧梭為代表,他們不僅以寫實手法表現自然的外貌,並且致力於探索自然界的內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達出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以真實的自然風景畫創作否定了學院派虛假的歷史風景畫程式,揭開了19世紀法國聲勢巨大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序幕。那麼,畫鄉以巴比松畫派為藝術追求,是否意味着“古堰畫鄉”也有着巴比松小村的美景,也會帶來中國畫現實主義的改革?

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在江畔的碼頭上,一批攝影愛好者架好了攝影器材,等待着不遠處幾艘漁船正在作捕魚的準備。傍晚時分,漁夫以優雅的姿勢撒開了漁網。岸上的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齊上陣,為了留下這一瞬間,咔咔之聲響個不間斷。這真是:溪流撒網不為魚,卻為長槍短炮留靚麗。而我,黃雀在後用手機拍下了這個擺拍的動人場景。我想,古街古風已隨時光流逝而去,風尚吹開了江邊月。讓新元素注入古鎮古街,也算是古風新翻的一種體現吧。

你在尋找“巴比松”的畫風嗎?現代社會的浮躁,少了對文化的追求,更多的人就是到此湊熱鬧來的。但是,也總有那麼一些人希望在這裏可以讓自己體驗一下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我感到,人們對文化藝術品的欣賞和追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對藝術的欣賞,需要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與個體素質的提升,才能對文化藝術的質量作出自己的判斷。我倚窗靠牆面向江南,那竹影婆娑的帆影中,心中總有多少心裏話向她傾訴的感覺,千百年的時光怱怱而過,沉甸在古鎮古街的風韻還有什麼呢?

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夕陽靜悄悄地躲在了雲層之中,江面起風了,涼爽的夏天在這裏沒了悶熱的不適,知了也一掃疲倦的蟬鳴,聲音好像也變得清脆有神了,我沉醉在這山水詩畫之間,記起了宋代詩人陳宓的一首好詩:

春入溪山幾許深,擬陪杖屨遠追尋。

千章古木都凝綠,百囀黃鸝尚好音。

君有佳人同笑語,我懷拙患阻登臨。

移時佇立西塘上,有酒盈樽敢自斟。

在本公眾號發佈的作品,同時會在騰訊內容開放平台、、、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前往關注並收閲!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有喜歡的文字,請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4 字。

轉載請註明: 行走丨古堰畫鄉隨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