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陽八寨遊

走過程陽八寨,侗寨的木架相互依存着歷史,風雨橋祈求五穀豐登,鼓樓與天際交接,劃分空間,寄託了民族的魂。

程陽八寨遊

步入春天,萬山葱綠,深深淺淺的樹,把山坡分得很有層次。到三江程陽時,天空飄來稀稀疏疏的雨滴,隨後逐漸密集,地面折照出了天光,雨水將山、樹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侗寨建築浸濕,在綠意葱蘢中散揚出一種歷史悠遠的詩性。

三江程陽八寨以圓木架構的村寨、塔式瓦頂的風雨橋、形似金字塔的鼓樓著稱,併名揚天下。程陽的林溪依山而流,連接了分佈在東、西、南、北的八個寨子,構成了地域建築的文化。凡侗寨,建築風格、形式大致相同,然因為建築在各種不同的地形,故而景觀便生動了起來。若村寨築于山上,層層疊交錯落在山坡,晨曦的陽光照着,留出寬寬的屋檐,以及杉木桁架,它們的投影,構成了有意味的形式;高大的寨子建在山麓,綠樹環繞,翠竹掩映,高低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節奏,很適合繪畫表現;山腳下的一塊塊水田,那種隨地形而自然的分割,無意中應求了美學的思考,更有趣味的是村寨在水中的倒影,水光乍現,把四周帶出了有水彩意趣的畫味。

程陽的村寨,山裏、溪水旁千百年來搭建的老房子、風雨橋、鼓樓,都是獨特的風景,若能在旅行中從這些建築中汲取靈感,那將會充實我們頭腦,且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程陽的風雨橋有三頂或五頂的屋檐;有的跨溪水連接村之間的橋只有一個塔頂。單數是侗族的吉祥數,所以我們見到的塔檐都是單數。風雨橋上設有神台,故而除了避風遮雨,還兼祭祠,供寨民祈求福德,保障家宅平安。這些橋中,程陽橋亦稱作永濟橋,聞名世界。橋的兩旁鑲着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上兩旁設長凳供人避風遮雨、憩息。橋的建築結構是桁木斜穿直套,縱橫交錯,不用一釘一卯,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一絲不差。建造這些橋樑竟不用圖紙,一榫一木全憑感覺完成,此足見中國人民的智慧。

鼓樓建築也有其特殊性,它似塔卻無塔的結構,像樓但不設樓層,瓦頂似樓梯節節攀升;鼓樓的收頂處往往是全寨的制高點,彷彿是侗族的靈魂,遠遠望去,心中油然而生一種神聖。

沿溪行看村寨,溪水並不按由西往東的常規,而是隨地勢起伏跌宕,忽而往東,忽而向西,閃出日照光斑,別有情趣。溪流蜿蜒,潺潺流淌,不急不緩向前,綠苔附卵石,點綴其間,清泉石上流,溪水清澈見底。侗寨疊築兩邊,翠綠相掩,有石階路穿於其間,陽光照耀在木寨,桐油乾涸的木板讓人感覺到歲月流年。建築往往和樹木、芭蕉、竹林、路邊薔薇等組合成畫面;無論是哪裏的房子客舍,只要有綠樹、紅花相隨,便萌發生機。樹、花、芭蕉一歲一枯榮,而木板、構架、磚牆則付之永恆記憶。

建築是充棟空間的一種形式,它們是藝術,又像是音樂。華夏九州各地域、各民族的建築,如苗族的吊腳樓、客家的土樓、徽州的馬頭牆小青瓦、江南水鄉的黛瓦粉牆等都有其特性。除歷史、文化價值,也藴含了美學意義;它的外形、結構和自然環境的協調,是一種視覺的享受;建築是自然景觀或城市景觀的配件,它是視覺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行是一場文化的遊走,建築又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伴侶,它們是建築,也是城市的名片,它們承載了歷史,散發着城市的色彩,慢慢地講述有意味、有形式的故事。

走過程陽八寨,侗寨的木架相互依存着歷史,風雨橋祈求五穀豐登,鼓樓與天際交接,劃分空間,寄託了民族的靈魂。(黃阿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8 字。

轉載請註明: 程陽八寨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