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貝與天然貝
我國最原始的貨幣是天然貝。先民使用天然貝的過程中為了方便攜帶、增加攜帶量,開始對貝幣進行打磨,打磨後的天然貝有了穿孔可以用繩子串起來,隨着貨幣需求的激增,先秦後期天然貝背部被越磨越平可以減少一定的空間,增加攜帶量。
天然貝幣的不足讓古人開始用一些材料仿製貝幣。仿製貝幣有骨頭的、蚌殼的、玉石、金屬、陶土的。他們基本上都有穿孔,其中骨貝多有兩孔,可能確與古代生殖崇拜有關,但最根本的目的肯定是為了便於攜帶。此後的數千年中,除了部分稱重貨幣或布幣外,傳統鑄幣無一例外都有穿孔,這些穿孔也無一例外都是為了便於穿繩引線而留的。
1982年青州東漢墓出土“宜子孫”出郭璧
本文將重點講述錢幣上的特殊穿孔,錢幣上的特殊穿孔還得從壓勝錢開始説起。貨幣的出現必定將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明顯,也必定讓人類更直接地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在科學不算發達的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摸索、未知世界的思考,註定會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下,貨幣也會被神化,壓勝錢隨之出現,對於壓勝錢的歷史可參閲之前的文章《中國花錢史》。點擊藍字即可閲讀
《中國花錢史》中列舉的一些特殊穿孔除了美觀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了便於佩戴。對於錢幣孔洞的設計或添加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比如貝幣穿了孔不但可以方便攜帶,還可以作為飾品,我們從考古實物中可以看到一些貝殼穿成的項鍊、貝殼穿成的車馬裝飾品,都是人為進行轉孔才得以實現的。
鏤空花錢
先秦時期圜錢的圓孔是模仿紡輪的造型,見過個別鑄造成滿穿的圜錢又被鑿出了孔,這也説明古人重視實用,如果換着今天,肯定當錯幣珍藏了。隨着鑄幣技術的越來越規範,圓孔改成了方孔,文化層面來説藴含着天圓地方的寓意,技術層面來説是為了方便鑄造工藝中的磨茬步驟,方孔穿棒磨茬更為穩定便捷易操作。
縱觀列代貨幣的穿孔,尤其以壓勝錢最為豐富,但古代對銅的管控使得絕大部分壓勝錢都是官方鑄造的,平民百姓較難擁有,為此我們會看到一些用行用錢進行刻花、穿孔的壓勝錢,這類由行用錢改制的壓勝錢是錢幣特殊穿孔裏比較重要的版塊。從壓勝錢、行用錢、行用錢改制壓勝錢進行整理,錢幣上的穿孔有如下四個版塊。
異形穿孔
主要是鑄造而成的特殊形狀穿孔。早期壓勝錢為了便於佩戴,會將方形穿孔的位置進行偏移,穿孔對角線呈上下左右設計,這樣佩戴錢幣的線繩不容易歪斜,錢幣的紋樣方向可以保持固定。如長毋半兩、日入千金壓勝錢等。與此類似的穿孔在宋代行用錢中也會出現,我們稱為花穿,但宋錢中的花穿錢穿孔角度都不夠端正,方向具有隨機性,屬於鑄造上的瑕疵。
長毋半兩
宋代還盛行圓孔壓勝錢,圓孔壓勝錢基本上不用考慮佩戴時的線繩轉動問題,但紋飾的方向不能固定,先民為解決這個問題也進行了改進,這個問題會在下文進行解説。
外加穿孔
秦統一後,統一鑄造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傳聞錢文是李斯所書,由此可見古人對錢幣文化也是特別的看重,加上錢幣被神化,人們就願意佩戴錢幣,以求財運亨通,甚至辟邪化煞。古代對銅的管控使得壓勝錢多為官鑄,平民百姓想佩戴壓勝錢,卻較難得到官鑄壓勝錢,又無法私自鑄造,只能用行用錢進行改制,為了便於佩戴會在原本有方孔的錢幣上再轉孔,這種特殊情況甚至出現在作為棋子的宋代棋錢上,有不少棋錢被轉了孔當壓勝錢使用的實物。
宜爾子孫壓勝錢
上文提到宋代盛行圓孔壓勝錢,為了解決圓孔壓勝錢會隨機轉動,紋飾位置不固定的問題,人們會在邊緣的中央位置新轉孔洞。除了固定紋飾的位置外,這些邊緣外加穿孔的壓勝錢也是為了佩戴更加好看,因為很多方孔壓勝錢也在邊緣增加了穿孔,尤其宋元時期壓勝錢特別碩大,光使用中央的穿孔實屬不便,我發現有些宋元時期大型壓勝錢外沿圓孔甚至是鑄造而成的,或是由鑄幣機構統一進行轉孔的。
鏤空壓勝錢可以説全身都能隨便進行穿戴線繩,但也有些鏤空花錢邊緣被增加了非常端正的圓孔,這些都説明先民對生活細節的追求一點也不含糊。有些外加穿孔不只有一個,比如一些壓勝錢的上下邊緣都加有穿孔,上方系線繩,下方系流蘇,豈不美哉?有些壓勝錢邊緣有多個穿孔,是為系掛更多的配件或縫訂需求,比如清代兵器花錢、被改制成帽花的錢幣等。
出郭穿
壓勝錢和玉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出郭璧對壓勝錢的影響就非常深遠,受出郭璧影響的壓勝錢我們可以統稱為掛花。
王祥卧冰孟中哭竹掛花
掛花最遲從西漢開始盛行,是早期壓勝錢的形式,到了宋元時期更加大氣磅礴,明清時期經久不衰地繼承着這種形制。先民將傳統圓形或異形的花錢邊緣再增加外郭用以穿戴線繩,使得這些壓勝錢以出郭璧那樣的形態出現,線繩不會擋住壓勝錢的紋飾。我們發現一些行用錢也有鑄造成掛花的,這種可以考慮是官方鑄幣工匠有意鑄造的,不是民間所為,因為這類掛花的材質與行用錢是一致的,文字也沒有變形現象。
焊接穿
清末機制幣開始盛行,時局動盪,清政府對私鑄的管控也很鬆懈,在清末民國時期出現了很多民間鑄造的壓勝錢,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就簡短一説。機制幣主要有銅幣和銀幣,機制銅幣中的傳統圓形方孔錢多數都是小平錢,偶爾也有機制壓勝錢,目前看到的機制壓勝錢穿孔都是方形的,有種三角形穿的乾隆通寶可能是代用幣性質。但機制銀幣中我們常常能遇到在邊緣或中央焊接圓圈做紐的現象,一般來説銀毫比較多,中央焊接的多是新疆、西藏地區的銀紐,邊緣焊接多是沿海地區作為銀鏈裝飾使用的。有很多沒有焊接穿紐的軍閥銀章被默認為是銀幣。
未焊穿紐的張學良贈銀章
錢幣上的特殊穿孔基本上就是上文提到的這些種類,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有這麼多因素在裏面,這些小細節對我們平時錢幣鑑定工作起到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除此之外也能體會到古人的一點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