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礦海”變桑田 花垣這個地方綠了!
紅網時刻9月13日訊(通訊員 卜佳良 田仁峯 楊傑髦)眼下正是蠶繭豐收的季節,在花垣縣龍潭鎮與邊城鎮交界處的大山上,成片的桑樹種植基地綿延數公里,將大山裝點得鬱鬱葱葱,充滿生機。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片土地在兩年多以前,曾是礦業企業傾倒礦渣的地方,一片不毛之地。曾經的荒蕪之地再現葱蘢,小小的桑葉也成了當地羣眾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
花垣縣有色金屬資源豐富,曾被稱為“東方錳都”“有色金屬之鄉”,但美譽背後也飽受礦業開採亂象、環境污染之痛楚。痛定思痛,花垣縣委縣政府以最大的擔當、最高的標準,着力解決影響生態環境安全和損害羣眾健康安全的環境突出問題,採取覆土復綠等多種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修復改善礦區生態環境,讓曾經的“礦海”變成桑田,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這個產業相當好,我們也響應國家號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利用礦山復綠這塊來栽桑養蠶,增加我們老百姓的收入。”龍潭鎮祥和村村民石羣輝曾在礦山上工作,伴隨着花垣縣重拳整治礦山及礦區污染企業,他主動辭職並聯合村子裏的其他村民組建了合作社,承包了附近山上的3000多畝尾礦庫、礦坪進行覆土覆蓋種桑養蠶,並帶動周邊村寨320户1280名村民實現脱貧增收。
為鼓勵大家主動參與到綠色礦山創建中來,花垣縣專門成立了蠶桑辦,除了免費提供桑樹種苗,還對蠶種提供補貼,對收購的蠶繭也按照5元每斤的價格進行補貼,大大提高了礦區居民種桑養蠶的積極性,也提升了建設綠色礦山的速度。“針對在尾礦庫不能種植食用作物這個特性,我們就在尾礦庫上面開發了蠶桑種植8000多畝,即實現覆土復綠,又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花垣縣農業農村局蠶桑站站長石維玉介紹道。
近年來,花垣縣積極落實生態文明責任,開展綠色礦山創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入推進礦業綜合整治,通過重點實施礦山覆土復綠、開展礦產品浮選、加工企業生產線改造,推廣清潔生產工藝等措施和手段,系統推進礦區人居環境治理,目前已完成覆土復綠面積6400多畝,整治工礦用地10381.95畝。(卜佳良 田仁峯 楊傑髦)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