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黃河三角洲生態補水創歷史新高 我國暖温帶最完整濕地生態系統良性修復加速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休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9日訊 (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楊雪)7月29日,來自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的消息,通過近一個月的集中生態補水,黃河三角洲一次性連續補充淡水1.55億立方米,比近10年年均增加兩倍多,創歷史新高。三角洲濕地面積擴大約0.47萬公頃,局部地下水位抬升最高達1.40米,濕地水質和近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黃河魛魚活體再現,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綜合監測結果表明,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正實現快速良性演替。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温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面積15.30萬公頃,包括北部黃河故道刁口河、中部現行黃河入海口、南部大汶流等3個區域。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受黃河頻繁斷流影響,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出現河道萎縮、濕地退化、海岸線蝕退、生物物種減少等問題。黃委自2008年開始實施黃河下游生態調度,多年來堅持向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持續推進生態系統自然修復。

  今年,黃委結合汛前水庫騰庫迎汛,開展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將生態調度促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作為重要目標之一,提前編制生態補水方案,疏浚補水通道,全面打開生態調度空間。6月26日8時,現行入海通道清水溝流路北岸1號閘率先過流;29日16時,黃河故道刁口河流路開始生態補水;至7月17日,生態補水結束,共計21天。生態補水期間,黃委組織開展補水流量、水量、水温、沉積速率、地下水位、近海水域鹽度變化和23項水質指標等動態監測,對陸生植被、水生生物進行調查,構建起河口三角洲水生態、水環境監測及評估體系,全面開展補水前後效果分析。

  黃委水調局副局長程豔紅告訴記者,這次大流量洪水下泄為黃河河口三角洲和近海地區生態環境帶來“輸血型”改善,補水流量大、總量多、速度快、效果好,均創歷史之最。全程共計補水1.55億立方米,較近10年均值增加237%,是2008年以來補水總量最多的一年。通過刁口河流路首次向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補水,改變了以往單一現行入海流路區域生態系統良性維持困難的局面。綜合監測顯示,黃河三角洲水面面積達到5.90萬公頃,較本次補水前增加了0.49萬公頃;大流量生態補水期間,地下水位抬升明顯,抬升高達1.40米;營養鹽入海氮通量和總磷通量均為近5年來同期最多,近海低鹽度區面積擴展至10萬公頃以上;河海交匯線向外最遠擴移達23.00千米,大大遏制了海水倒灌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趨勢,減緩了土壤鹽鹼化及次生鹽漬化進程,增強了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修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