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旅遊、雲直播異軍突起 數字文旅為旅遊業按下“復甦鍵”

雲旅遊、雲直播異軍突起 數字文旅為旅遊業按下“復甦鍵”

福州市台江區副區長郭挺(右三)和東南網主播(左二、右一)等在直播中體驗台江美食。 東南網記者 蘇琳 攝

雲旅遊、雲直播異軍突起 數字文旅為旅遊業按下“復甦鍵”

遊客在三明俠天下景區遊覽並打卡。 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5月1日,由福州市台江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播在上下杭,台江我‘挺’你”直播活動在台江區舉辦。東南網直播鏡頭跟隨台江區副區長郭挺,開啓近10個小時的“吃喝玩樂模式”線上帶貨直播,共同助力新台江C位出道。截至當日19時30分,此次直播在線總人數超過187萬人次,在線觀看最高峯值209818人,累計評論16676條。此次“直播帶貨”也帶“活”了台江區的傳統文化,帶“火”了台江區的線上線下消費。

疫情來襲,旅遊市場被按下“暫停鍵”。與此同時,只要一部手機或一台電腦,手指輕點,就能走進博物館、逛遍網紅景點、聆聽金牌解説的雲旅遊和雲直播開始走紅網絡。雲賞櫻、雲看展、雲看動物、雲踏青等新的生活方式,讓消費者足不出户感受春意,給眾多渴望出遊的人提供了一次不同的體驗。目前國內已有至少20個城市、1000多家景區開通線上遊覽服務,旅遊直播又火了。這一輪的主播不再是人氣博主,而是企業大佬、政府官員、旅遊景區等,為各地旅遊吆喝賣貨。

今年“五一”,連休5天“加長版”假期,線上旅遊如何為旅遊行業回暖復甦積蓄力量?如何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記者近日展開了走訪。

“雲旅遊”走紅

孕育新消費需求

泛舟九曲溪、漫步巖骨花香慢步道、探秘“印象大紅袍”、體驗武夷山純正民俗風情……近日,一場“武夷山,不負好春光”的旅遊直播,將武夷山的壯麗山水呈現給廣大網友。

此前在西藏,1388歲的布達拉宮開啓史上首次直播,1小時內超100萬人跟着線上雲遊,相當於布達拉宮近一年的遊客接待量。還在直播期間破天荒地展示了此前極少對遊客開放的布達拉宮金頂,讓更多人得以走近神秘的布達拉宮,瞭解世界文化遺產。

為了讓大家足不出户也能盡享福建美景,滿足人民羣眾多樣化的需求,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早就推出了文旅地圖以及“VR全福遊”,市民遊客只需要打開手機掃描景區二維碼,就可以開啓“雲遊”旅程。

福州、三明、龍巖、泉州等地景區紛紛推出了線上旅遊產品,包含720度VR全景、真人語音導遊等,實現足不出户便能虛擬旅行。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在官微推出“在家看古厝”“在家聽古厝”等系列欄目,通過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展示古厝風采;同時全面升級“三坊七巷”APP和景區官網,推出網上展館和360度全景VR遊覽。

記者注意到,部分旅遊APP數據顯示,宅家抗疫期間,人們在線看旅遊圖文、目的地攻略、旅行直播等內容的時間不斷延長,從宅家一週後的2月初開始逐步走高,現在已經達到了疫情暴發前的水平。可以預見,待到疫情過去,這些目的地將迎來大批遊客。

同程藝龍副總裁、文旅事業部CEO王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在線視頻及虛擬現實技術讓消費者在家也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這是自疫情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所倡導的,也是數字文旅結出的碩果。馬蜂窩高級副總裁於卓則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宅在家中的人們萌生出雲旅遊的需求,從瀏覽“種草”到互動直播,雲旅遊正逐漸成為年輕人青睞的娛樂方式,也成了旅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突破口。

線上“種草”線下體驗

旅遊市場逐步回暖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清明假日期間,國內旅遊市場同比已恢復四成,局部地區呈現強力恢復跡象。福建也已經開放了200多家旅遊景區。雖然目前國內跨省旅遊尚未解封,但不少地方文旅部門、景區、旅遊企業都已為“五一”小長假做好了產品供給。

“我們通過手機直播看到俠天下的景色,特別適合我們拍照,趁着‘五一’過來體驗。”來自廈門的小陳是漢服愛好者,他告訴記者,這次他與幾位朋友約好一起來網紅地打卡。

三明俠天下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們開始轉入短視頻內容製作與直播探索,直播超過30場,精彩的武林大會表演與網紅打卡景點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古風出行遊客成了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景區也逐漸成為古風攝影基地之一。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現代史。趁着假期,帶孩子出來走走挺好的。”來自三明的黃女士表示,前段時間她與孩子通過“雲遊坊巷”直播活動飽覽了三坊七巷的景色,感受到那裏濃厚的歷史氛圍,現在再帶孩子實地遊覽,增加他們的閲歷。

記者注意到,福建博物院匯聚省、市、縣(區)級百家博物館收藏,通過線上進行展覽展示。其中,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福州市博物館、福建土樓博物館、陳嘉庚紀念館等多個博物館在春節前就完成了網上數字展覽建設,並在閉館期間正式上線。不少博物館也藉助視頻直播為文創產品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以蘇州博物館為例,其線上直播後,其淘寶店內的文創產品陶冶之珍冰箱貼、大邦之夢徽章、唐寅創意茶泡袋等總計銷量過千件。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旅遊系副教授翟向坤認為,旅遊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直接,但疫情過後其反彈也可能比其他行業更快。

“此前國內旅遊類的直播平台幾乎沒有。當人們不得不宅在家中時,對旅遊的渴望更加強烈。對整個行業來説,這就是新需求、新增長點。”馬蜂窩內容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而抓住新需求,把握新的增長點,是文旅產業戰‘疫’的關鍵。”

“數字 文旅”促產品升級

旅遊業迎高質量發展

在上下杭的直播中,東南網加入好物秒殺、好物免費送頁面。活動期間,上下杭各商家紛紛推出多重福利,如1元秒殺、獨家優惠券、精美大禮包、萬張書杭閲讀卡、不少網紅餐館的“滿贈券”等。直播間人氣旺盛,網友們看直播的同時要“拼手速”。此次的“帶貨直播”還聯合海峽網、抖音、快手等多平台推出,單個平台最高瀏覽量達到70萬,受到了網友們的喜愛。

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孫小榮在評價此類直播時表示,旅遊直播為旅遊目的地營銷推廣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直播的興起,讓目的地的吃住行遊購娛等業態和產品有了人格化、場景化和故事性的呈現,對於城市或目的地營銷推廣無疑是一次深層次的革命,有營有銷,有推有廣,有了更直觀的價值轉化。

“‘雲旅遊’可以作為實體旅遊的補充,或者服務內容存在,但本質上不可能替代實體旅遊。”廈旅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朱漢雄認為,“雲旅遊”可以讓景區景點保持關注度,吸引潛在遊客,後續能起到線下引流的作用。但他同時也認為“雲旅遊”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提升口碑,增加“粉絲流量”,用得不好則會帶來負面效應,招致遊客非議,所以旅遊業者在用好數字文旅產品的同時,還要在旅遊產品本身的升級與再造上下功夫。

朱漢雄表示,此次疫情對於文旅業者來説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倒逼從業者更加註重線上營銷、線上預約和線上產品創新。這次火熱的雲旅遊從圖文信息、VR賞景、實景直播到主播講解、視頻直播、互動講座和售賣特產等,正逐漸成為人們青睞的休閒方式,也成為旅遊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馬蜂窩內容中心相關負責人則認為,時代的到來,已經為“雲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準備和市場培育基礎。疫情期間,“雲旅遊”已經成為重要的旅遊營銷場景,未來,這將成為平台旅遊資源、服務創新比拼的新戰場。旅遊平台和目的地更應抓住這一契機,強化線上資產積累,搭建長效的傳播陣地,適應用户多元的玩法需求,着力挖掘當地差異化的優勢資源,實現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楠 江茗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6 字。

轉載請註明: 雲旅遊、雲直播異軍突起 數字文旅為旅遊業按下“復甦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