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再現唐長安城繁華盛景。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成為陝西唯一入選小鎮,並作為“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被推廣。
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是大唐西市集團以盛唐文化、絲路文化為主題,在唐長安西市原址上創建的。一千多年前,唐長安城中建有東市和西市兩大商貿中心。唐詩“經遊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描寫的就是當時東西兩市商業的繁榮。其中,西市商業貿易是當時規模宏大、國際貿易繁榮的商業市場。
今天,唐長安西市的繁華雖塵封於歷史,但是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其藴含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亙古綿延。
再現西市繁榮
2017年,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入選西安市第一批創建類特色小鎮名單。在國家支持發展特色小鎮政策的指引下,大唐西市集團將盛唐文化和絲路文化旅遊定位為主導產業,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建築、特色產品、特色演藝和特色餐飲,積極開展了“城區型特色小鎮”的實踐創新。
小鎮建築風格以新唐風式建築為特色,恢復了西市九宮格局的歷史風貌。“不僅注重對建築風格的靜態傳承,小鎮還注重新時期歷史文化的活態演繹,把歷史轉變為可感、可視、可互動、可消費的文化產品,讓優秀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着。”大唐西市集團總裁、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鎮長夏富喜説。
為保護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遺址和珍貴文物,小鎮建設了以反映絲路文化、盛唐商業文化和西市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民辦遺址類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館內主要以保護和展示隋唐西市東北“十字街”遺址、車轍遺蹟、排水設施等近10種遺址形態和近2萬件西市出土文物為重點,同時收藏與展示了絲路沿線48個古國的2000餘枚貨幣及近200件隋唐織錦,詮釋了西市對外交流、貿易往來、文化融合的歷史地位,再現了唐長安城西市的繁榮勝景。
此外,小鎮還打造了絲綢之路風情街、國際古玩城、絲路文化演藝中心以及配套的唐風主題酒店、文化廣場等,圍繞文旅主題,聚焦城市服務經濟,形成了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文化貿易、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特色產業鏈條。
“大唐西市是國內唯一在唐長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絲路文化為主題的國際商旅文化產業項目,是唯一反映唐代商業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項目,也是唯一可以用絲綢之路起點命名的項目。”夏富喜説。
產業融合發展
在大唐西市絲路文旅小鎮,多板塊一體化APP服務平台系統、全域虛擬系統、旅遊大數據系統和熱力動線圖的建立,實現了小鎮對旅遊資源、旅遊環境、基礎設施、遊客行為等更加精準高效的管理,“智慧小鎮”成為現實。
“小鎮還在不斷推進智慧旅遊建設,讓市民、遊客在西市中可參與、可互動、可體驗、可消費。”夏富喜説。
長安城的東市、西市廣為人知,但問到為何是“買東西”而非“買南北”,許多人都不解。其實,“東西”一詞即來源於東市和西市,“買東西”流傳了千年,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
據夏富喜介紹,小鎮將上線“買東西”網站,致力於為人們提供買東西選擇困難時的解決方案。而這正好與構建“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平台”形成產業鏈的呼應。
該平台集鑑定、評估、溯源、線上線下展示交易、金融、仲裁、倉儲物流、大數據等功能於一體,將從根本上解決文化藝術品交易行業的難點和痛點,推動和實現文化藝術品標準化、普及化和金融化,成為立足陝西、聯通全國、影響世界的千億級藝術品國際交易平台產業集羣和助力陝西發展“三個經濟”、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為推動小鎮融合發展,大唐西市創新發展“文化+金融”,拓展絲路經濟帶產業規模。
人文和諧共生
小鎮地處西安高新區商業服務業中心,也是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區,範圍內及周邊常住人口20餘萬,歷史文化氛圍和市井氣息濃厚,別具人文雅韻。
“西市的空中花園每到春天,落英繽紛,分外美麗,我們同學和周邊的居民常常來這裏拍照、賞花。” 大唐西市與西北工業大學僅一街之隔,該校學生王一彤告訴記者,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空中花園既提升了周邊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
此外,小鎮引入“海綿城市”概念,通過在小鎮內規劃打造一定規模的“海綿體”,使小鎮微環境內的水資源實現可持續循環。小鎮還建成多個大型文化廣場,為周邊市民、旅居人士和觀光遊人提供了健身、娛樂、休閒場所,也為各類民俗展演、特色會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平台。
“接下來,我們將發揮好小鎮的示範引領作用和歷史空間優勢,突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和產業、社區、文化、旅遊‘四位一體’的多元功能特徵,挖掘文化旅遊產業鏈業態,持續推動小鎮建設。”夏富喜説,“希望能夠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上,鑄造‘今日的經典、明日的遺產’。”(記者 李妮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