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按照古代“五里一亭,十里一鋪”的交通設置,在主要道路上,亭子是十分常見的。永州之野,古亭遍佈,在寧遠前往舜帝陵的大路旁,更有一個路標——路亭村。

這座村子始建於明朝初期,至今有六百多年曆史,留下了歷代諸多祭舜官員和百姓的腳印。

路亭村人文氣息濃烈,村內的雲龍坊與王氏虛堂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湖南客户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雕刻絕妙的雲龍坊與氣勢恢宏的王氏虛堂。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舜帝陵必經之路 路亭村

有塊

清代“減負”石碑

“禁革一切人夫、豬羊、什物、生獸並陸路塘坊、公館以及竹木、柴炭、豆麻、灰草等件,毫不累民……”明、清兩朝祭祀舜帝陵官員用膳之地——王氏虛堂內有“奉憲禁革”碑一方,立於清嘉慶四年。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路亭村因村前路旁有一座涼亭而得名,是一個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這裏民風純樸,距縣城25公里,是寧遠縣城去九嶷山舜帝陵的必經之處。歷史上,經停路亭村前往九嶷山的祭舜官員眾多,這既為村民帶來榮耀,也給村裏造成沉重負擔。

清乾隆年間,路亭鄉紳向縣裏反映,請求禁止攤派、強行接待等擾民行為。清乾隆十五年,朝廷下令並立碑,禁止祭舜隊伍在村裏用膳,累民備辦堂房公館、薪炭柴草等。清嘉慶四年,寧遠縣令吳繩祖在原碑損毀後重立禁碑,碑文規定更加細緻具體:不準官員在此就餐,不準向當地百姓攤派糧食、馬草,不準徵用民夫等,如有違紀者將予以嚴歷處罰。

王氏虛堂與“減負”碑齊名的是一“三槐世家”大匾。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三槐”的名稱源於北宋初期魏國公王徹。王徹文才武略,風流倜儻,天下望以為相。然因其剛正不阿,難容於時,終不能遂志。於是他在家庭院中植下三棵槐樹,並立下誓言:日後吾子孫必有三公者。後來王徹的兒子王懿敏、孫子王鞏果然以賢能而身居高位。王徹植槐樹立志,以才德教育後代的家風為當時大文學家蘇軾推崇。蘇軾為王家作《三槐堂銘》。一時才以物顯,人以文傳,三槐堂之名聲傳遍華夏。後來,王姓人家都喜歡在大門上貼上“三槐世家”。

就在永州這個村落,在這種家風教育下,曾經出現過很多名人,除雲龍牌坊旌表的該村舉人王性之外,還有清乾隆進士王定元、清乾隆武魁王者弼、道光進士王建中等。

王氏虛堂柱子成排延伸,給人一種庭院深深的感覺

雲龍牌坊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為彰表宏治二年乙酉科舉人、明弘治七年進士王性所建,清乾隆、光緒年間曾作整修,1962年、1994年作了局部修繕。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雲龍牌坊為全木結構,四柱三樓木質牌枋,平面為八字形,面闊14.3米,進深3米,高14米。主樓為歇山頂,檐下飾七層如意斗拱,以木雕、花卉、人物、龍獅裝飾全坊,正大門與兩邊側門都有門神畫,工筆細膩,着色自然古樸,雖經歲月洗禮,仍清晰可辨,具有典型的湘南牌坊風格。

雲龍牌坊以牽枋與王氏虛堂大門相連接形成整體。

王氏虛堂原為王氏宗祠。明萬曆四十二年,觀察史鄧雲霄奉旨祭陵時,題為“王氏虛堂”,“虛”字表示的是廣闊、寬大的意思。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進入王氏虛堂大門,依次為戲樓、前廳、中廳、後廳。王氏堂內廳堂廣闊,門廳上建有戲樓,戲台下的兩邊是迴廊,中間為天井式的空地,由於柱子成排延伸,給人一種庭院深深的感覺,為湖南宗祠建築的一大特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4 字。

轉載請註明: 讀故事 品古建 | 祭祀舜帝陵官員的用膳之地立了塊減負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