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快遞櫃收超時費,豐巢陷入兩難困境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極點商業評論,作者丨楊建釗,編輯丨刀疤姐

豐巢快遞櫃,再一次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這一次,是因為它將從4月30日開始,在全國啓動會員制服務:

豐巢將對滯留快件的非會員用户在超時12小時後超時後收費0.5元/12小時,3元封頂;會員則每月5元,7天長時間存放不限次數。

簡單總結就是,以前免費的豐巢快遞櫃,要收超時費了。

這個消息,對已宣稱為110餘城市、超2億用户提供無接觸交付服務的豐巢快遞櫃而言,帶來的利弊恐怕難以平衡——可以預見,它將面對眾多用户的抱怨、吐槽甚至投訴;但同時,這又是它玩命燒錢擴招過程中,減少鉅虧的重要一步。

相信豐巢在決定前已做出預判。畢竟,格格、速遞易、日日順樂家等早已開始對超24小時的快遞收取每天1元的保管費。

真正問題是,以解決“最後100米”派送問題而誕生的智能快遞櫃,在過去幾年快速擴張後,不僅“被簽收”、“未經同意而入櫃”等不規範現象層出不窮,而且迄今也為找到任何有效商業模式。

用户快遞員兩頭收費

目前,外界對豐巢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快遞員在放入快遞櫃時,已經付費過一次了,在購買快遞時已支付快遞費的用户,為何還要再次付費?二是其他快遞櫃大部分都是免費24小時,豐巢卻縮短了一半,堪稱行業最貴。

在虎撲,一個有關“豐巢快遞收費”的投票,截至目前已有1.6萬人參與,接近75%的用户表示“不合理,以後快遞送上門”,只有21%的用户認為豐巢收費合理。

相比是否收費合理,更多網友反對的是,按照《郵政法》規定,快遞必須按照名址投遞,但這一行規在現實中幾乎不存在:隨意簽收,未經允許放智能快遞櫃等違規行為已成常態——哪怕,使用快遞櫃並非每位消費者的主動意願。

“極點商業評論”走訪的情況證實了這一點。4月29日上午,在成都幾個小區的豐巢點位,3個小時內,陸續有順豐、申通、圓通等快遞員前來存放快件,但提前打電話與用户溝通的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快遞員都是直接將快件放入豐巢、日日順樂家等快遞櫃後,短信通知用户。

“沒辦法,我每天要負責附近200多單快遞,如果每位用户都送貨上門或打電話溝通,那麼就要花幾百分鐘,根本沒法完成派單。”對此,一位快遞員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因為很多人白天上班,他們只好先將快件存放豐巢等快遞櫃,在短信通知,等收件人晚上下班後再來取。

“確實從4月30日開始,如果不是豐巢會員,超過12小時就要收費0.5元。”在這位快遞員看來,他更希望用户能直接簽收快件,因為放入快遞櫃,就意味着需要自己支付快遞櫃的“保管費”。

他表示,目前豐巢存儲櫃分為大格、中格、小格三種,其中大格每次收費為0.4元,中格、小格每次收費0.35元。速遞易、日日順樂家等“保管費”和豐巢差不多,每次在0.3-0.6元之間。

“快遞公司不會報銷這筆費用,都是我們自掏腰包。”他頗為無奈的表示,快遞員按單計薪,自己每單配送提成也就1元多,給豐巢的保管費幾乎佔了提成的三分之一。

一位業內人士就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豐巢此次推出“會員服務”,以及將免費時間縮短為12小時別有深意——豐巢不僅是想雙向收費、兩頭收錢,而且還希望加大用户端收費的趨勢。“對上班時間長或加班的人來説,基本上每個快遞要付額外的費用。”

但事實上,根據“極點商業評論”瞭解來看,如果未經允許存櫃,消費者是完全可以拒付這筆費用的。

一位對電商有十多年觀察的資深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若快遞員已徵得收件人同意,將快件存放於快遞櫃,並明確約定由此產生的費用由收件人承擔,則應“按約履行”。但若快遞員未徵得收件人同意,就將快件存入快遞櫃,那麼就侵害了收件人的知情權、選擇權,收件人就沒有義務為此付費。

“事實上,快遞員將快件存入快遞櫃,是快遞員和豐巢之間達成的協議,由此產生的費用,不管是快遞員,還是豐巢承擔,都並不涉及收件人。”上述律師表示。

鉅虧之下,“窮瘋了”的豐巢

值得注意的是,豐巢並不是第一次試圖向用户收費——去年10月,有用户發現在使用豐巢快遞櫃取件時,需要支付1元錢讚賞才能取貨。

雖然豐巢隨後表示,這一讚賞並非是強制的。問題是,“跳過讚賞”按鈕被設計成灰色,並放置在屏幕最底部不顯眼的位置。這樣的設計顯然是豐巢有意為之,網友們紛紛指責豐巢是“窮瘋了”。

在外界看來,在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之後,還出現了對用户的“誘導收費”,以及“行業最貴收費”或者“每月5元會員”,其實背後,都是豐巢鉅虧之下,“窮瘋了”的焦慮有關。

根據此前公開資料,截至2018年5月31日,豐巢資產總額是63.11億元,而負債總額卻高達17.32億元。同一時期,豐巢經營數據也令人大跌眼鏡:前5個月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為2.49億元。

去年12月,豐巢還進行了一次讓業界看不懂的工商變更,註冊資金直接從25.4億減少到11.67億元。有財經觀察人士彼時表示,一般來説,企業都是採取增加註冊資本金的行為,豐巢反其道而行之,除非是危機遠超外界想象。

對背靠順豐大山的豐巢來説,這種處境恐怕是之前難以想象的。

2015年6月,順豐、中通、申通、韻達、普洛斯五家企業共同投資5億元,創建了豐巢。2017年1月,豐巢獲得25億元A輪融資,拉開了它瘋狂的燒錢擴張之路,隨後短短一年時間,豐巢就完成了2萬組智能快遞櫃的佈局。

2018年1月,豐巢獲得20.7億元的B輪融資。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獲得融資超過55億元,並收購了競爭對手中集e棧,通過燒錢,市場佔有率迅速達到了40%到50%,穩居行業霸主地位。

問題是,融資有多快,虧損就有多高。從成立開始,豐巢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到2018年末,其累計虧損已超過10億元——難以仍受鉅虧的大股東也選擇了逃離,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最新數據顯示,包括鼎暉、普洛斯、圓通等10家公司在內的股東已退出豐巢,聯合發起人名單中只剩順豐。

對於虧損原因,豐巢CMO李文青曾表示,主要是增設新快遞櫃所致。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豐巢快遞櫃超過7.4萬組。在業界,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快遞櫃是一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前期成本很高,一組快遞櫃的成本價為1.2萬元以上,加上在小區、寫字樓、學校等地方設櫃,還要支出進場費和租金,以及櫃機日常維護等費用,佈置一組普通的快遞櫃,初始成本就在4萬元以上,且費用是在不斷產生的。

這是一個投入大、回本難的行業。此前曾想加盟豐巢快遞櫃的李峯(化名)就説,一個社區安裝下來加上各種費用,投入就是幾十萬元。

李峯稱,目前快遞櫃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一組100個格口的快遞櫃,使用率假如每天都是100%,按“保管費”0.3元-0.6元算,一個月收入才一千多元,收回成本要三四年,且還要考慮設備維修、升級等成本。

而且,相比其他行業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運營成本,不隨規模擴大而成本減小的行業,因為場地租賃費每個小區都不一樣——“場地租賃費,具體要看每個小區物業,有些物業費用是固定的,有些因為其他快遞櫃想進入,也就年年水漲船高。”

“靠存取保管費永遠無法實現盈利。問題是,也沒有找到任何其他商業模式。”李峯説,考察再三的結果,是他放棄了這門生意。

難找“活下去”的商業模式

圖片來源:運聯傳媒

其實,虧損的不僅是豐巢,還有它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速遞易——根據速遞易母公司三泰控股3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信息顯示,有投資者如此問三泰控股董秘:

速遞易發佈的貸款信息顯示,目前虧損馬上進入負資產了,融資了2年沒有一點進展,速遞易再虧下去會不會倒閉,速遞易成立已經8年了,這麼多年一直虧損,還能找到盈利模式嗎?

對於這個尖鋭問題,三泰控股董秘沒有直接回答。

其實也難以回答。因為,作為全國覆蓋面積大、時間早的智能快遞櫃,速遞易在2014年造就了三泰控股的暴漲神話,併成功的將其市值推向百億元。但又迅速將其拉下神壇,推入深淵,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分別虧損0.38億元、13.04億元和1.97億元,並在2017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三泰控股被迫在2017年8月,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引入中郵資本等三家戰略投資者,並將項目更名為“中郵速遞易”。

作為國內智能快遞櫃兩大巨頭之一,豐巢與速遞易“窮瘋了”的現實窘境,與智能快遞櫃誕生後的預想藍圖完全不一樣。

根據“極點商業評論”瞭解,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之一,自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遞終端後,智能快遞櫃市場就在一路“狂飆猛進”。

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遞櫃25萬組。有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組數將達75萬,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

過去幾年,智能快遞櫃基本形成了快遞系、電商系和第三方企業三大陣營。快遞系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電商系以菜鳥、京東為代表;第三方企業多為快遞運營管理公司,如近鄰寶、格格貨棧、日日順、1號櫃等。

問題是,對智能快遞櫃而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各玩家普遍處於虧損狀態,靠燒錢來佔領市——智能快遞櫃主要收入來自快遞員支付的“保管費”、用户“超時費”及增值服務收益,收支並不平衡。而且智能快遞企業還在擴張中,必然要繼續燒錢。

其中,最讓豐巢們失望的是增值服務。

“實際上,豐巢、速遞易們早就把快遞櫃作為一種智能媒體來定義,試圖通過增值服務來賺取利潤,以及從廣告收入上尋找盈利點,但最終發現相比運營成本,都是九牛一毛。”成都一家代理豐巢、速遞易櫃體廣告的廣告公司負責人徐萬強(化名)説。

目前,一些豐巢智能櫃的機身、顯示屏上,會有一些平面廣告和視頻廣告。而增值服務主要是豐巢快遞櫃的諸多功能,比如:存包、歡樂送(閒置物品轉出和領取)、手機回收、豐巢特惠商城等——可現實是,除了存取件,其他功能用的人,幾乎沒有。

“此前各家布點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從整體上看,純粹就是為了跑馬圈地。”在徐萬強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智能快遞櫃與社區、物業乃至電商其他環節,其實是一個完全隔絕的現實局面,談不上什麼運營效率,就像一個孤島懸在社區、街道里,無法聯動物流其他環節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更別提形成生態效應。

但與此同時,為了擴大市場和規模效應,豐巢們又不得不燒錢跑馬圈地——導致擴張越快,虧損越大死循環後,企業也就難以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事實上,目前除了有阿里支持的菜鳥明確宣佈繼續免費外,其他快遞櫃如何生存是一個最大問題。有業內人士就表示,與前幾年紛紛佈局相比,因為沒有好的盈利模式,智能快遞櫃紛紛退場——目前只有豐巢還在增加布櫃,像速遞易、收件寶、日日順等早就不增加櫃子,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更何況,豐巢們還面臨着社區便利店、代收點的競爭壓力。作為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的另外一種選擇,社區便利店、代收點從未放棄與智能快遞櫃的爭奪,而且,這些社區便利店代收點一般不存在向用户收費的説法。

對豐巢而言,它還面臨着一個更大問題。其最大靠山順豐日子也不好過:相比2017年的3000多億元市值,順豐股價在持續走低後,市值目前僅為2000億元。最新財報顯示,順豐一季度淨利潤9.07億元,同比下降28.16%。而順豐的最大隱患在電商,單單是順豐電商的董事長,在6年間換了7個,迄今仍然鉅虧——加上2020年疫情的衝擊,瑞幸事件的連帶影響(瑞幸是順豐同城的客户),豐巢還能得到多少來自順豐的支持呢?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活下去,豐巢無疑對向用户超時收費,特別是每月5元的會員制報以最大期望。會員制是目前互聯網企業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營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對豐巢而言,最大問題是:有多少用户,願意在服務縮水的現實下,還甘心付費成為會員呢?

或許,智能快遞櫃和共享單車一樣,表面上看是門好生意,它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社區基礎設備之一。只是,在現階段,很難看到它順利走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