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 iPad 是蘋果“最成功的失敗”?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對喬布斯而言,他之所以推出iPad這款產品,是因為他覺得iPad在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必然有其存在價值。然而,如今喬布斯已去世八年之久,當年他所認為的存在價值,還依然存在嗎?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the iPad Became Apple’s Most Gloriously Successful Failure,作者Robert Jameson在文中分享了iPad“潮起又潮落”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推薦閲讀 / 奈飛設計課:藉助心理學完善用户體驗
10年前,當互聯網上有消息傳聞稱,蘋果將推出一款全新的平板電腦。對於這個傳聞,我簡直興奮到睡不着覺。當時的我,就像是一隻熱鍋上的螞蟻,迫切又焦急地等待着產品問世的那一天。
我花了許多個小時,閲讀人們對這款產品的期望,同時還有若干關於這款設備外觀的預測。當蘋果最終推出iPad時,我沒有感到一絲失望。
在推出iPad之前,移動計算機基本上是相當糟糕的。
在沒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筆記本電腦使用時間根本不長。如果是新的筆記本電腦,電池續航能力能有兩三個小時,你就已經非常幸運了。
另外,雖然筆記本電腦的英文是“laptop”,其直譯為“膝上型計算機”。然而,如果你想把它放在膝蓋上使用,根本不可能持續太久。其在使用過程中的電池發熱問題,可能會“燙”到你的腿。
然後,iPad騰空問世。而且它一點都沒有讓人失望。
iPad採用了高效的ARM處理器、節能顯示屏、非Windows操作系統,而且它的電池續航能力可以達到10個小時。更令人興奮的是,iPad的重量相當輕巧,甚至只有一般筆記本電腦重量的20%左右。
另一個與筆記本電腦不同之處在於,由於iPad沒有內置風扇或者硬盤,所以其運行過程也沒有任何噪音,更不會出現震動。
除此之外,在使用iPad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樂趣之處。其基於手觸摸的交互界面,也體現了用户友好型體驗的設計。
就iPad的體驗和使用過程而言,其極其簡單、方便,而且非常直觀,無論是小孩子,還是老年人,都不需要特殊的培訓,他們很快就可以上手。甚至你家的寵物都知道如何使用,我相信你們也在許多YouTube平台上看過許多類似的視頻。
實際上,在蘋果首次推出iPad之前,市面上已經存在其它的平板電腦了,但並沒有太多的消費者購買。而iPad推出過後,之前的那些平板電腦,看起來就像是來搞笑的“古玩意兒”了。
iPad也不僅僅是基於之前移動計算機產品的改良。它還開啓了一個模範式的轉變,也可以稱之為移動計算機產品的真正革命。
然而,2010年1月27日,當史蒂夫·喬布斯首次推出iPad的時候,卻出現了大量的嘲諷和批評聲音。一些人説這款iPad不支持flash,一些人説它屏幕不夠大,還有一些人説它根本就不是“真的”電腦。
此外,還有人稱,這款iPad也無法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它就是一個大版的iPod Touch,而且這個名字也起得不好。
在不少人的眼中,蘋果當時首發的這款iPad,可能就是一個“花瓶”,中看不中用。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當時蘋果推出iPad過後,並沒有受到所有人的追捧。然而,iPad的銷量卻持續走強,而且增長勢頭相當迅猛。
喬布斯沒有錯。錯的是那些嘲諷這款產品的人。iPad在當時是一款好產品,也是一款成功的產品,從第一步開始,iPad就沒有走錯過。
此外,在隨後不斷的系統更新和硬件改良過程中,iPad一直都是眾多消費者心目中的好產品,即便是如今,iPad的銷售利潤也相當可觀。
然而,如果你要認為,iPad的成功,就意味着最開始嘲諷和批評它的聲音毫無依據可言的話,那你可能也錯了。
“潮起潮落”
儘管iPad首發過後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連續幾年銷量持續上漲,但沒過多久,iPad銷量還是開始走下坡路了。那時,比iPad首發時間還早三年的iPhone,銷量卻仍然在穩步增長。
在2013年第四季度,iPad銷量達到了2600萬台的頂點。而截止至2016年底時,iPad銷量就快速驟降至1300萬台左右,然後其銷量就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在很大程度上,iPad銷量的下降,實際上是產品成功以及高質量的標誌。畢竟,舊款iPad性能等各方面表現都還不錯,也根本不需要定期更換iPad。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應該為蘋果產品鼓掌才對。
然而,另一個現實問題是,當初iPad首發時候出現的那些批評聲音,又再一次出現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稱之為有先見之明。
請先不要誤解我的言論。大體上,iPad首發過後的那些批評嘲諷聲音的確是不正確的。他們對flash的評論是錯的,他們對屏幕大小的評論是錯的,他們在很多方面的批評後來都被證實是錯的。
只不過,其中有一些批評聲音,隨着時間的推移,似乎卻變成了事實。對於一些問題,即便當時可能並不是非常相關的問題,由於隨後市場的變化與發展,其可能也從不相關變得相關了。
行業競爭對頭以及網絡本身的發展,也迫使進一步推進蘋果首推的這一場移動革命。在這個背景下,整個市場格局也開始不斷變化,只不過,它對iPad越來越不利了。
“幾乎沒有人真正需要iPad”
從iPad首發過後,一直面臨的批評聲音就是,它更像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非剛需產品,也沒有特別實際的用途。
在你外出的時候,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足夠了。而對於正式的工作,你可以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或者台式電腦。如果你想玩遊戲的話,你也可以用台式電腦或者Switch。所以,你其實根本不需要iPad。
這個批評聲音,聽起來似乎沒有錯。然而,其實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相關的。
雖然人們不需要iPad,但是他們想擁有iPad,甚至有些人是非常想擁有它。在這些用户的眼中,iPad有它的利用價值,他們在使用iPad上花費的時間,比其在使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時間還要多。
實際上,具有科技遠見的喬布斯,在自己首推iPad之前,就已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了。他也承認,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必須有一條明確的界限,否則iPad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喬布斯畢竟是喬布斯。對於iPad,他並沒有僅僅把它當作是小型屏幕智能手機和笨重筆記本電腦之間的折衷產品。
所以,只有當他在確認過後iPad有它的存在價值過後,他才會推出這款產品。至於其存在價值,其中最重要的,就屬網頁瀏覽了。
喬布斯認為,iPad所提供的多點觸控網頁瀏覽體驗,是其它任何設備都無法提供的絕佳友好體驗。
因此,當有人對iPad提出批評聲音,並且認為除了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就不需要其它種類的產品後,喬布斯卻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在當時,喬布斯的確是正確的,而那些批評聲音則錯了。
然而,如果你再把當時的那些批評聲音放在如今的時代,你可能就有更充分的理由了。畢竟,在iPad首發過後的10年裏,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差距,也已大大縮小。
於是,我們不得不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其中的差距急劇縮小的呢?
為什麼iPad最終還是沒有成為“主角”?
針對這個問題,有兩個普遍認可的因素。其一,大屏幕智能手機的普遍性;其二,現代筆記本電腦的移動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蘋果首次推出iPad時,當時最新款的iPhone手機還是屏幕大小隻有3.5英寸的iPhone 3GS。所以,iPhone 3GS也不適合用來瀏覽網頁。
雖然最早的iPad重量僅僅為1.5磅左右,但在2010年1月,當時銷量最好的一款筆記本電腦卻高達6磅之重。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當時的iPad的確有很大的價值空間。相比於筆記本電腦或當時的新款手機,iPad既輕巧便攜,屏幕又大,讓人在網頁瀏覽方面的用户體驗也非常友好。
然而,時至今日,“超大型”智能手機已成為了新常態。按照今天的標準,屏幕大小為6.1英寸的iPhone 11,實際上都不算作大,但其屏幕大小卻比iPhone 3GS還大147%。
此外,如今的筆記本電腦也變得輕巧便攜了,而且電池續航能力也已大大提升。
因此,iPad就受到了來自這兩方面的嚴重擠壓。
然而,實際上還有另一個經常被我們忽略的重要因素,即智能手機變革之下的網頁端的變化。
如今,在不同客户端及有關需求下,我們可以隨意用一台智能手機打開能夠自適應的任一網站。然而,在iPhone首發之際,哪怕是在幾年後iPad首發之際,並不是所有網站都能實現自適應。
在過去,如果要用智能手機打開網頁,經常都會遇到麻煩,而且甚至完全不適用。網站開發者最初也主要考慮甚至專門考慮的是,網站如何在大屏幕設備上適應體現的問題,所以基本上沒有考慮如何在手機上瀏覽網頁的問題。
但在如今,這種思維卻發生了有趣的轉變。許多網站開發者甚至會以智能手機的用户體驗為首要目標,而且要做到移動友好型用户體驗,基本上也成了標配。
毋庸置疑的是,由於如今網站開發的進一步簡化,而且少了很多廣告和其它不必要的元素,無論是用電腦,還是用智能手機,我們在瀏覽各大網站時,都沒有太明顯的體驗差別。
此外,為了讓體驗更加友好,你甚至可以不用打開瀏覽器,而只需要打開專門的應用程序即可。
可以説,網頁端在追求並實現友好體驗方面,比智能手機在這方面的變革還大。如果網頁端沒有經歷這些變革,即便再大的手機,可能網頁瀏覽的體驗也不會太友好。
所以,屏幕更大的手機,重量更輕、攜帶更方便的筆記本電腦,以及移動體驗更友好的網頁等因素綜合起來過後,你就會發現,原來iPad最初的那些存在價值,已經被壓縮得微乎其微了。
“它不算適用的電腦”
另一個針對iPad的主要批評是,它根本就不能和工作機器相提並論。因為iPad無法實現多任務操作,也不支持鼠標操控或內置鍵盤,而且還無法兼容Windows系統的程序。要想執行更正式的工作,恐怕你還是需要藉助筆記本電腦或台式電腦。
然而,iPad的最初成功,確讓筆記本電腦製造商陷入了恐慌之中。令他們擔心的是,平板電腦有朝一日可能會完全取代筆記本電腦。然而,他們的這種擔心,完全是多慮的。
從工作角度而言,iPad也越來越稱得上一款有效的工作設備。按照任何合理的標準來看,iPad其實已經算得上一台適用的電腦了。然而,基於前文中提到的兩方面因素,卻極大地限制了其與筆記本電腦爭奪市場的能力。
把iPad當作工作機?
雖然iPad基於觸摸屏的交互界面讓人覺得非常有趣,並且在隨意瀏覽、休閒遊戲以及瀏覽新聞等方面,它所提供的體驗的確非常友好。
然而,它無法像筆記本電腦一樣成為工作機的原因之一,則在於這種觸屏交互體驗,相比於筆記本電腦的鼠標和鍵盤,在完成工作任務等方面,往往效果很差。
如果你還試圖推翻這個説法的話,你可能就是在跟你自己的身體條件作鬥爭了。
另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原因,則是蘋果在推動iPad作為替代筆記本產品方面,也並沒有做到盡心盡力。
在CEO蒂姆·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實際上走的是保守路線。因此,毫不奇怪的是,蘋果的高管們並沒有真正地推動iPad作為替代筆記本產品的高性能產品。畢竟,他們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到頭來,首先受影響的還是自家利潤豐厚的蘋果MacBook電腦。
當然,他們一直在重複的是,iPad可以用來提高生產力。但他們同時在迴避的是,iPad並沒有實現該有的性能完善和提升,從而真正地去完全替代筆記本電腦。
具體而言,他們並沒有為iPad提供完全的鼠標支持,所以無法高效便捷地完成某些工作。他們所想的,可能就是讓你掏錢去買一台可以用於工作的iPad,然後你掏錢再買一台MacBook筆記本電腦。
因此,就如今的現狀來看,在工作方面需要用到電腦的人,仍然主要依賴於筆記本電腦或台式電腦。當他們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和大屏幕智能手機過後,説實話,通常就基本沒有必要再擁有一台iPad了。
iPad一直是一款非常成功而且有利可圖的產品,但如果説是科技產品而言,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似乎對它失去了興趣。很大程度上,iPad卻被當成了一款有用的娛樂產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iPad退市這種説法,可能還為時過早。那它的存在,是否對移動技術的更廣泛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呢?可能不會。
你可能會認為,通過改變人們對移動計算設備其能力的期待,並以此還推動了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與進步,那我們就可以説,是iPad對移動計算設備起到了實質性的變革作用。但實際上,不管有沒有iPad的出現,這些發展與進步可能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出現。
正是由於iPhone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才讓主流手機制造商紛紛研發並推出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機,從而避免與屏幕相對較小的iPhone直接競爭。
除了有用與台式電腦相當的處理能力,現代iPhone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也能讓用户在不充電的情況下間斷使用一天時間。因此,可能用不了多久,人們就可能提出新的需求,讓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續航能力也能做到與之相當。
就計算機發展歷史而言,iPad也許還不僅僅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產品,但縱觀科技行業的歷史,它可能只有相對較低的重要性。
iPad沒能替代筆記本電腦,它也沒有讓Windows系統走衰。但也許,它實際上本來可以完成這兩項歷史使命的,對吧?
iPad本來會有怎樣的結果?
如果蘋果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如今是否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這對蘋果而言,是否可以説它錯過了一個絕佳機會呢?如果蘋果採取一種更大膽的策略,那移動計算機產品市場又是否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這些問題,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後問題了。如果要細細分析的話,恐怕又得單獨撰文了。
但無論怎樣,都不能斷定iPad就是失敗的。如果真要用“敗”這個字,那它最多也只是敗於沒有完全地挖掘其潛力。但儘管如此,全球範圍內的數百萬用户,包括小孩子、老年人,甚至寵物在內,在使用iPad過程中仍然有一段非常愉快的體驗與回憶。
如今的iPad,也許足以滿足用户的各種需求了,也許它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眾眼中能夠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工作機。但一直以來,拋開那些曾經擁有或使用過iPad的用户對其的喜愛之情,它還的的確確給人們提供了歡樂和趣味的源泉。也許,這才可能是它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