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東莞松山湖工廠的生產線上,一批有着火眼金睛的“工人”正24小時不知疲倦地對着流水線上的產品做檢驗。藉助華為雲智能邊緣平台,工廠能對產線上的圖像進行抓取、回傳並實現模型預測,不僅大大降低了誤檢、漏檢率,還讓工業生產“無人化”成為可能。
而在1700公里外的河南省,在華為雲AI和預集成算法的“助攻”下,鑫磊集團實現焦煤質量智能預測,準確率超過95%,每頓焦炭的成本可下降30元。按100萬噸焦炭產能計算,每年為鑫磊集團節省煤炭成本約3000萬。
跨行業、跨領域、與各工業細分行業深度融合。基於“雲 AI 聯接”戰略,華為雲已實現通過“FusionPlant”一個平台,為石油、化纖、石化、鋼鐵、煤焦化、電子裝備、汽車製造、電動車製造等多個領域賦能,為他們提供工業全場景的解決方案。
打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底座”
進入2020年,工業互聯網平台“越來越擁擠”了。據統計,全球工業互聯網平台數量已超150個,從國內的阿里、華為、富士康,到海外的西門子、GE(美國通用電氣),都在探索各自的工業數字化轉型路徑。
從成員分類來看,目前工業互聯網賽道的參與者主要有兩類,第一類為有製造業基因的企業,如富士康、工業富聯、美的等,它們熟悉工業流程和場景;第二類為深耕IT和大數據領域的企業,如華為、阿里、用友等,它們在數字化、信息化領域有深厚的行業積累。
華為雲AI領域總裁賈永利
“華為和其他企業的不同之處在於,華為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是平台的定位,我們是使能層,助力其他行業夥伴在我們的平台上去做面向人工智能、5G、IoT時代的工業APP。”此前,在國家產業政策、企業發展願景雙重因素的驅動下,華為推出了工業互聯網平台FusionPlant。華為雲人工智能領域總裁賈永利告訴南方 記者,這一平台聚焦連接、雲、計算和AI,致力於構築工業互聯網數字底座。
華為在信息技術及創新領域擁有超過30年的積累。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了博世、中軟國際等一批大型企業,以及上千家中小企業,其中後者的數量佔比達到70%以上。
工業互聯網架構圖
推動企業轉型,華為雲更傾向於提供平台讓企業“任意施展”,而不是單純依靠一套標準的解決方案“走天下”。“我們不希望一上來就對企業的供應鏈系統,生產管理模式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想採用一個漸進改良的模式,逐步去做優化。”比如,“我們會保留企業原有的系統,然後在旁邊做一個優化系統,兩者直接打通數據,從單個場景切入做提升。”
賈永利指出,不少中小企業對華為針對工業生產流程的數字化改造方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可惜的是,它們中的部分數字化基礎並不紮實,更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支撐全流程的改造。“我們的理念是,讓企業的改動儘量小,不是工業互聯網一來了之後就翻天覆地的把所有東西就推掉。”
三聯虹普
例如,合成纖維行業系統集成商三聯虹普,在保留了原有生產流程的基礎上,藉助華為雲工業智能體,幫助纖維生產企業進行產品等級分類,精準預測產品質量,產品需求匹配率提升28.5%;將纖維質量檢測,從以前每卷絲人工抽檢測100米,到現在可在線檢測1千公里。
“FusionPlant將持續做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黑土地’”。賈永利希望,未來華為雲能吸引儘可能多的集成商,讓他們“長在我們這個土地上,然後自己‘結’出各種各樣豐富的產品。”他表示,每個行業都有非常深的專業知識,“我們的路徑一定是要找更多的夥伴。”
“又快又慢”的工業互聯網進程
2019年11月6日,在2019年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二屆工業互聯網平台創新發展大會上,華為工業互聯網平台FusionPlant正式入選“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這似乎意味着,無論身處何種行業,該平台都彰顯了強大的生命力,且已成為工業製造領域的建設與推廣標杆。
一方面,華為工業互聯網平台FusionPlant已在石油、化纖、鋼鐵、煤焦化、汽車製造等領域快速滲透,部分具體方案從策劃到落地非常迅速;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又是一個很漫長的一個過程,它的投資週期都是10年,甚至需要20年,很難賺快錢。”賈永利表示,工業互聯網是一個需要沉澱的行業,它的重點在於“工業”,總體進程則與工業的發展規律基本符合,“公司想要在這個行業做透的話,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而從企業合作的角度出發,工業互聯網的普及還面臨着兩大困難。“第一是一些企業管理層期望太高,希望做的東西多,方向不清晰。”賈永利認為在工業生產改造過程中,場景的選取是最大的難點之一。比如,“做工業互聯網,首先是要想清楚‘我最關心的什麼問題,影響我這個產業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而不是別人做質檢,你也一定要去做質檢。”
第二是數據產出和收集的問題。他表示,“企業的很多數據儲存在大型機器、設備或者製造系統裏等等。儘管數據量很大,但是部分企業並沒有重視,沒有去做採集工作。又或者,考慮到廠商競爭問題,企業並不希望共享核心裝備裏的數據。”不過,這樣一來,“工業互聯網平台就無法基於更精確的生產數據,實現更高級別的統計系統研發。”
不過,圍繞企業的這項困惑,華為雲已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整個工業互聯網方案裏面,要特別把邊緣和本地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個重點。也就是説,要把數據的加密、脱敏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在邊緣側解決掉。”
2020年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或達萬億級別
若要説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針對互聯網產業發展提出的各項政策,給工業互聯網提供了第一波發展的機會;那麼,2020年初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意外地讓這一產業再次“起飛”。
據記者瞭解,在這次疫情期間,不少企業都遇到了人手不足、供應鏈信息及市場反饋接收不及時等問題。“從大家的交流來看,企業對於工業互聯網的認可程度有明顯提升,而且都表示希望加大這塊的投入。”賈永利表示,突出起來的一場疫情給企業打了個“措手不及”,“這讓大家充分認識到,我們需要多一些新的技術來更好地應對危機下的不確定性。”
著名諮詢機構埃森哲預計,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今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甚至可達到萬億元級別。在賈永利看來,未來聚焦平台類打造,或垂直類工業互聯網建設的企業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綜合來看,加入的成員越多,產業的孵化速度越快。”但他同時指出,參與者眾多,也可能會讓行業難以實現標準化。“就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不是一個強標準牽引的產業,而且它還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包容性。”
“未來5到10年間,還有很多生產製造流程需要被重塑,大量的智能化場景可以被提升。”賈永利用“穩中有進”形容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特別地,“廣東作為工業大省,應該把握機遇,率先實現產業升級,並輻射周邊,帶動各省市快速轉型。”
【記者】許雋
【海報】許蕾
【統籌】郜小平 趙兵輝
【策劃】陳韓暉 程鵬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作者】 許雋;許蕾
【來源】 南方產業智庫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