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8月28日電(記者 陳宇軒)來深圳創業五年,香港青年陳昇創辦的學學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走上了正軌——200多個國際供應商、8000多單跨境交易、間接孵化超過140家跨境電商企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境電商垂直搜索平台初見雛形。
陳昇的公司在深圳前海,這是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攜手而興的“特區中的特區”。優惠的場地、便利的融資環境、豐富的創業資源,讓這裏成了深港科技合作的“前哨站”。
與陳昇一樣,很多香港青年在這裏實現了自己的創業理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446家,其中港澳台及國際團隊227家,累計融資超過15億元。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由於創新資源稟賦互補性強,“香港科研資源+內地產業資源”成了深港科技合作的重要模式,以深圳為代表的內地城市始終致力於為這樣的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深港科技合作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接壤的地方,由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組成。當前,深圳園區在空間整備、科創資源、園區環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經籌集37萬平方米科研空間,已落地和正對接的項目有126個。
近日,深圳出台意見支持深港科技合作區的建設,提出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對標香港及國際上最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單列專項資金加大對港澳和國際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表示,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的新起點上,深港科技合作正邁向全方位、全鏈條的高層次合作水平,尤其是基礎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日漸增多。
不久前,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動物大腦識別、處理天敵信號的機制,有助於學術界理解大腦處理危險信號的神經機制及其進化意義。2019年5月成立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牽頭建設。
“我們將與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圍繞腦認知與腦疾病的前沿領域,培養新一代腦科學人才。”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院長王立平説。
在南方科技大學,趙予生教授正帶領一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從事新型能源材料研究。這個由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比亞迪公司等高校和企業聯合組建的實驗室專注於光熱電能源材料與器件的源頭創新。
高層次、全方位的深港科技合作背後,是一系列新制度新模式的積極探索與嘗試。2019年以來,深圳推動儀器設備等科研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共享使用,探索科研經費在深港之間跨境使用,還為在深圳創業的港澳青年出台了税收、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優惠政策。
“我們希望,深港雙方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能夠以更大力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讓創新要素在大灣區內更加順暢地流動,為大灣區創新發展帶來強勁動能。”樊建平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