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有這樣一則留言:“看完了你的所有視頻,發現孤獨時最好的陪伴就是書籍,感謝你為我開啓了一個新世界。”這是一位粉絲寫給讀書抖音號“Tyler讀書”的,這位粉絲説他第一次刷到這個讀書號,就“沒停下來,把裏面的視頻從頭刷到了尾”。
作為一個專門的讀書視頻創作者,Tyler戴一副圓框眼睛,喜歡穿沒什麼版型的襯衫,髮型中規中矩,連愛好也是文藝青年的標準答案:讀書、看電影、旅行。他自嘲“人生所有的高光時刻,都給了讀書”,在抖音裏的自我記錄,讓他意外收穫了超過百萬知音,他們和他一樣,都在讀書中獲得了對抗孤獨的陪伴。
1994年,在陝西漢中一個普通家庭,Tyler出生了。父親離世早,母親一人身兼兩職。
Tyler本來很活潑,還因為爬樹摔斷過手,讀書喜歡《十萬個為什麼》或者漫畫。小學有一年轉學,Tyler寄宿到親戚家。親戚家在山裏,大家講的方言他不太懂,小學借書室也基本沒有新潮的漫畫,他只能看《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所羅門寶藏》、《雙城記》和《魯迅全集》。
“小學生會懂保爾柯察金的人生際遇嗎?會懂狂人日記嗎?不懂的,但是能隱約摸到輪廓和作者的心情吧。後來長大一些,就發現已經喜歡上了,”Tyler回憶,“我的閲讀習慣,其實是從逃避開始的,逃避陌生感,逃避孤單,打發一些沒有玩伴和父母的時間。如果那時候我有個智能手機,説不定也就沒那麼喜歡讀書了。”
在讀書裏找到自我認同
高三,Tyler生了一場大病,醫生已經把母親請來簽了病危通知書,後來轉到省會軍醫院才逐漸恢復。感受過生命的脆弱後,他好像“看淡”了人生和世界的意義:“我大學過得很閒散,大部分時間是上課,看書,跑馬拉松,兼職攢錢去旅行。對社團和比賽都興趣缺缺。許多東西的意義都在重建,嘗試着從社會對事物的普遍看法和價值定義中分離出我自己的價值定義。”
“二十來歲一事無成的人常常會想當個作家。”Tyler沒有想到的是,作家沒有當成,但與抖音網友一起讀書,會成為他安身立命的所在。
2019年9月23日,Tyler在抖音上發佈了第一條讀書視頻,介紹《微習慣》:情緒是不穩定的,意志力才是持續行動的秘訣。視頻裏,他坐在辦公轉椅上,神態放鬆,手中擺弄的一個玩偶不時入鏡,他像你身邊最普通的一個朋友,在一些舒適的日子裏,跟你談論最近讀了什麼書,有怎樣新的體會。
這成了Tyler之後抖音視頻的風格:沒有歌舞、不靠熱點,鏡頭直直杵在面前,他慢條斯理地講述一本書的故事,背景只是一堵白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種輕鬆但娓娓道來的讀書分享,讓他獲得了超過310萬次點贊。
粉絲和他的互動,讓他深刻認識到,短視頻、直播正在成為新的閲讀載體。今年4月,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説、西瓜視頻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北京出版集團等25家文化機構啓動了“都來讀書”全民閲讀計劃。這個計劃,讓Tyler這樣的讀書創作者覺得在抖音“找到了組織”。
能以畢生愛好謀生是種幸運
在抖音讀書,給Tyler最大的收穫是認同感和可觀的收入,“做喜歡的事還能賺錢是件幸運的事。”
Tyler畢業於四川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做抖音讀書創作者之前,Tyler做過一段時間液晶面板工程師。當時生活工作都很規律,但沒有太多時間讀書,有時間也願意更輕鬆地看電影,或者和朋友約飯。“這不是我很想要的狀態,所以打算在抖音上做一些關於讀書的記錄,一方面要求自己持續讀書,另一方面想對自己多年閲讀做些整理和提煉。”
有一期,他推薦了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書裏講述了讓一個畫家去畫深陷火海的女兒的故事。當大火燒起時,畫家原本痛苦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藝術創作時的莊嚴和喜悦。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故事,畫家為人自私無恥,唯獨溺愛女兒。但在面對藝術靈感的誘惑時,即使是心愛的女兒也能用來交換。”Tyler説,畫家面對大火時,身為人的那一面和身為藝術家的一面激烈碰撞,他幾乎一瞬間就選擇了後者,自己也陷入地獄。這種對藝術毫無保留的追逐已經脱離了人的道德倫理,所以在旁觀者看來,他邪惡如神,也赤誠如佛。
面對鍾愛的書籍,Tyler侃侃而談,“完全放飛自我去解讀,文案寫得酣暢淋漓,反饋也不錯。”那一期,他獲得25萬次點贊,粉絲在底下激烈討論,有人説,“我都不想看書了,只想聽你講故事。”
他認為,讀書是一場能反饋到現實中的交互,體味過書中的故事與人生,抬頭看看周遭,會覺得身邊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個體。“人們浸潤在各自的人生中,每個面容下都有一份隱藏的故事。能靜下心讀懂書中的人物,也可以更深刻理解身邊的人。”Tyler時常坐在公交車上看窗外的人,他會好奇那個愁眉苦臉上學的小孩、宿醉花妝的女人、對着電話微笑的男人…
這種領悟,讓Tyler面對世界時更敏感柔軟,面對自己更篤定堅硬了。
看到抖音上日趨豐富的人文藝術內容、科普知識內容,Tyler覺得一個平台能關注民眾認知和審美水平,對所有人來説都是好事。在他看來,無論對於成人還是小孩,接受教育都是一件重要的事,不僅為了通識和應試,還包括提升自我認知,以及人文、歷史、美學等方面的素養。“社會上辛勤勞動的人很多,但是大家對生活、自我、美的關注度不太高,大家急遽地前進與奮鬥,產生了慣性,異化得很嚴重。”
Tyler儘量把視頻內容做得更有系統性,讓用户對一本書的價值可以有更清晰的瞭解。在Tyler的閲讀世界,書籍在不同書單裏集合,人們用幾分鐘,就能得到一次深入思考的機會。
此前,他的視頻傾向於介紹工具、自我成長、溝通類的書籍,“覺得這類書籍受眾更廣泛。”但內心深處,他更喜歡文學和人文社科類的書,所以後來任性做了李碧華、太宰治、毛姆等,沒想到反倒吸引了很多關注。“所以內容輸出還是儘量貼近自己的想法比較好,做得開心,也做得長久。”Tyler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