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產研”三界大咖共話智能城市發展

內容提要:智能城市能否更好對抗“黑天鵝”?25萬億大市場,500多個城市在建,智能城市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數字孿生是智能城市的終極目標嗎?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指導、京東數科產業AI中心主辦的“產業AI公開課”給出答案。

天津北方網訊:智能城市能否更好對抗“黑天鵝”?25萬億大市場,500多個城市在建,智能城市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數字孿生是智能城市的終極目標嗎?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指導、京東數科產業AI中心主辦的“產業AI公開課”給出答案。“政產研”三界大咖——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京東數科首席數據科學家、京東城市總裁鄭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未來城市實驗室執行副主任楊滔共同討論智能城市。

針對智能城市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單志廣表示,由於各種“碼”技術用來識別人羣關聯屬性,加上電商服務、在線學習等新一代技術的支撐,此次疫情中城市整體的反應能力、應對能力、支撐能力要好於2003年非典時期。為抵禦“黑天鵝”,城市免疫力還需要從防禦能力、生存能力、恢復能力、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五個方面進一步提升。鄭宇認為,疫情來時,很難依靠某一個單一系統,或某一個單一部門的能力應對,這時需要打通各部門的數據,連通分佈在各個部門的系統,形成一套跨部門、跨系統的聯動協調指揮的城市操作系統,共同應對疫情。單志廣用2019年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評價數據進行説明,我國參加評價的275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分是68.18分,最高92.11分,最低19.16分。“對智慧城市市民體驗的調查中,市民滿意度平均值79.23,説明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老百姓對智慧城市滿意度正在提升、給予認可。”

“數字孿生城市”是數字孿生技術在城市層面的廣泛應用,也被認為是智能城市的終極目標。單志廣表示,智慧城市應包括三個空間,一是人構成空間,二是現實物理世界、物理城市、現實城市構成的物質世界空間,三是網上虛擬化的數字空間。智慧城市是把物理世界和信息網絡空間相優化、疊加形成一種更好的城市複合體,沒必要把物理世界的任何東西都映射到數字空間中去,兩者間有一種優化關係,不是完全拷貝和複製關係。鄭宇表示,數字孿生城市應分成三個層面,一是把物理世界的信息在虛擬世界重構;二是物理世界有很多動態的信息,比如車流、信息流、温度、濕度,這些動態信息也要在數字城市裏面疊加和呈現;三是根據這些動態信息分析研判產生決策,決策要反向指揮物理世界人的行為和物理世界各種事情的決策,這樣三層才能構成數字孿生城市,且是閉環的。

談到未來智能城市發展,單志廣強調,雲計算、5G、人工智能能把我們城市的規劃、建設、產業、經濟更好地融合,打造一種整體性的系統,打造一個長效、可持續的發展系統。未來城市發展一定要和管理能力、技術相匹配,城市發展本質上來講智不智慧核心是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我們的生活、思想方式,進行生產、生活方式本身是否智慧,是否適應這個時代,這是核心。鄭宇表示,未來城市一定是萬物互聯、數據互通的城市,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跟傳統行業結合的智能城市,是一個生態的城市。所謂生態城市,一是環保的生態,二是一起共建的產業生態。

未來城市無論如何發展,都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基礎,用技術和人的管理能力兩者相協調來統籌城市的空間、規模產業的結構,使城市更加整體,來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來提高整個城市系統性,來提高城市發展的可持續動力,然後通過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的佈局,提高城市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來源:北方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9 字。

轉載請註明: “政產研”三界大咖共話智能城市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