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姆·查蘭 楊懿梅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當地時間2月2日,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宣佈,現任首席執行官、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將於今年第三季度辭去首席執行官,將公司領導權移交給公司雲業務高官安迪·傑西。辭任後,貝佐斯將擔任亞馬遜董事會執行董事長。
1994年,30歲的貝佐斯辭去對沖基金公司DESCO副總裁一職,鑽進了車庫。那時,亞馬遜還沒有名字,只是一個想法。如今,57歲的貝佐斯已經成功把亞馬遜打造成超1.6萬億市值的商業帝國。他本人也憑藉1846億美元的身價,位居世界富豪榜榜首。
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
本文試圖從管理的角度一探究竟。通過對亞馬遜“堅決反熵,始終創業”組織文化的高度概括,提煉出一套極具參考價值的貝佐斯管理哲學。
本章較長,但值得每個管理者慢慢細讀。以下,Enjoy:
貝佐斯對客户的痴迷,盡人皆知。
每次公開演講、接受採訪、召開內部會議,他幾乎都會提到亞馬遜矢志不渝地聚焦客户、痴迷客户,不僅要讓客户滿意,還要給客户驚喜。
除了客户,還有其他事能讓貝佐斯同樣痴迷,花心思反覆琢磨嗎?
答案就是企業文化。
無論是在西雅圖公司總部,還是去遍佈各地的履約中心,貝佐斯都會留些時間四處走走,隨便看看。
這可不是什麼閒庭信步,而是所有感官都全面啓動,細緻觀察。他要做的是提升見微知著的能力,即從貌似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中,洞見亞馬遜這一龐大組織在企業文化上存在的系統性漏洞。
一旦發現問題,他就會像剝洋葱一樣,層層深入、步步逼近,直到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找到徹底的解決方案為止。
那麼貝佐斯希望自己一手創建的組織長成什麼樣子呢?
如果你認真通讀自1997年以來貝佐斯寫的每一封致股東的信,你會發現在這22封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出現了22次。過去10年,其結尾驚人地一致,最後一句都是:“我們還是第一天。”
如果你去亞馬遜的西雅圖總部,你就會發現有幢名叫“第一天”的辦公樓,這就是貝佐斯的辦公室所在。
這是亞馬遜的新總部,當年搬家時貝佐斯特意把“第一天”的名牌也帶了過來。上面刻着:“還有很多事物,有待發明;還有很多創新,有待發生。”
貝佐斯此舉,用心良苦。他是在用實際行動,提醒自己並告誡所有人:亞馬遜永遠都是第一天。無論公司發展多快、規模多大、實力多強、市值多高,都要像創業第一天一樣,快速靈活,持續迭代。
企業文化千萬種,為什麼貝佐斯對“第一天”如此情有獨鍾,如此不遺餘力、不厭其煩地對內對外反覆強調呢?
01
為何強調“第一天”
創業之初,創始人通常都是身兼數職,從業務創意到設計打磨、交付體系、營銷獲客、找人招人,再到財務融資,方方面面,幾乎都是親力親為。
如果幸運,公司業務能發展起來,創始人很快就會發現,公司光靠自己或幾個兄弟是做不大的,必須開始帶團隊、建組織。
剛開始,人不多,業務也比較簡單,組織效率通常還是很高的。大家敢想敢幹,盡顯英雄本色。
但隨着業務的快速發展,人越來越多,部門越來越多,層級越來越多,組織變得越來越深不可測了。
此時大家最直接的感受是如張一鳴説的“跑着跑着,就跑不動了”。所謂大公司病,如流程複雜、行動遲緩、組織僵化,也漸漸滋生蔓延開來。
自小熱愛物理,立志要當理論物理學家的貝佐斯,借用了物理學中“熵”的概念,描述這種情況。
熱力學第二定理,又稱熵增定律,即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熱量從高温物體流向低温物體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系統沒能和外界產生能量交換,導致整個系統的熵值不斷增加(温度不斷增加)。達到一定的高温臨界點後,等待系統的將是滅亡。
這是一個令人細想起來就覺得很恐怖的自然規律。也就是説,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直至最終滅亡。
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自然現象,也適用於企業管理。
就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一語道破的那樣:企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上至管理層,下至普通員工,都容易頭腦發熱、驕傲自滿,由此形成封閉的“熵增”系統,一步步走向滅亡,即“熵死”。
對此,貝佐斯也有深刻認識。早在1998年,他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致力於與熵增做鬥爭。我們追求的標準必須持續提升。”
從企業家思考的角度看,“熵”這個概念是極具穿透性的,能夠透過事物繁雜多變的表象,精準把握世事變遷的本質。
但從企業文化建設的角度看,“熵”這個概念對大多數人來説,還是太高大上了點兒。怎樣用最簡單直接、最形象生動的方式,闡述如此深刻的理念及內涵呢?
真正的大師,大道至簡,貝佐斯用的就是“第一天”。
1.事關公司生死存亡:堅持與熵增做鬥爭
讀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心存疑惑:第一天有這麼重要嗎,為什麼非得強調永遠都是第一天呢?第二天又怎麼樣了呢?
這樣的疑惑合情合理。事實上,在亞馬遜的一次全員大會上就有人問了貝佐斯這個問題。
貝佐斯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永遠都是第一天,是關乎亞馬遜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説:“第二天是停滯不前,接着就會被邊緣化,跟着會陷入衰退,令人極為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會滅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永遠都是第一天。”
因為只要有第二天,就會有第三天,企業就會沿着熵增的方向,走上一條萬劫不復的不歸路。
很多曾經如日中天,曾經讓全球企業向其學習的標杆企業都折戟於此,如柯達以及近兩年尤為讓人唏噓不已的通用電氣。
只有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堅持不懈地與熵增做鬥爭,才有可能逃脱熵增的必然性。
2.事關超越客户預期:永不滿足是神聖的
貝佐斯特別熱愛客户的原因之一是客户的永不滿足。無論企業做得多好,客户的期待都會持續提升:今天的驚喜激動,很快就會淪為明天的稀鬆平常。沒有好壞對錯,人性使然。
永不滿足,不僅是客户對企業的要求,更是貝佐斯對自己、對亞馬遜的要求。只有將這樣的“永不滿足”奉為“神聖”,才能形成真正發自內心的堅定信念,才能支撐持續不斷地迭代提升,才能堅持不懈地與熵增做鬥爭。
02
如何防範“第二天”
如果放任自流,企業組織就會自然熵增,在不知不覺中走上“第二天”的不歸路。
我們應該從何入手,提高警惕、嚴加防範呢?
1.四條初級版建議
我們不妨從他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中提到的四條初級版建議入手:
1)真正痴迷客户:持續為客户創造驚喜
亞馬遜的第一原則就是“痴迷客户”。在貝佐斯看來,這是保證組織永葆第一天活力的重要保證。
如果每位亞馬遜人都能把持續讓客户滿意、給客户驚喜為己任,就會自覺地不斷持續提升現有的產品、服務及體驗,自發地想象創造全新的產品、服務及體驗,並反覆實驗新想法,不斷打磨新創意,耐心培育新業務。
"真正痴迷客户,讓客户神聖"的永不滿足,激發出每個人內心的永不滿足,進而營造出企業永不滿足的組織氛圍,並逐步強化為組織基因。
這樣的組織基因,是防範企業落入第二天陷阱的堅實基礎。
2)抵制形式主義:時刻警醒,堅決防範
隨着業務的發展,部門、層級越來越多,內部管理通常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導致各種形式主義的繁文縟節,不斷滋生蔓延。
比如很多企業的管理流程,初衷本應是服務業務和客户,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成了妨礙業務快速推進、損害客户體驗的癥結所在。
有些規章制度及管理流程,甚至複雜到連業務主管都搞不清的程度。
在大型傳統企業中,這種現象很普遍,幾乎司空見慣。然而在貝佐斯看來,就是這種“司空見慣”,才是最危險的。
亞馬遜必須時刻警醒,堅決抵制形式主義。
3)擁抱外部趨勢:敏鋭洞察,靈活調整
貝佐斯認為,陷入第二天陷阱的企業,往往對外部變化缺乏警覺性,無法從變化中發現新的發展機會,也就無法靈活調整業務戰略、人員安排及資源配置。
面對數字時代,這些企業中的部分高管還會抱着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對變化視而不見。面對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他們會質疑這些究竟能為現有業務創造什麼價值,投入這麼多人力、物力,投資回報能有多少。
鑑於技術應用及業務發展的各種不確定性,他們通常很難做出精準預測,於是很多創新創意就會在他們的反覆質疑中付諸東流,直到斷崖式崩盤最終發生的一刻。
4)提高決策速度:兩類決策,不同方法
亞馬遜的決策機制,關鍵就在於,對大事小情不能搞一刀切,要清晰區分哪些是真正決定未來命運、一旦做出便無法回頭的關鍵決策,哪些是即便失誤也能靈活調整的常規決策。
對於能靈活調整的常規決策,重點在於提高決策速度,比如:
該授權的要充分授權,誰負責誰決策;
在確實需要審批時,實行一級審批,或把相關部門集中起來,將過程冗長的串聯審批改為可一次完成的並聯審批;
大膽藉助數字技術,把一些重複性的常規決策自動化、智能化。
2.三條高級版建議
上面四條做到了也只能算是剛入門。認真研究貝佐斯的言行,我們認為,還有三條高級版建議:
1)消滅驕傲自滿:提高標準,倒逼進步
無論做什麼,貝佐斯都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他心目中的“優”,絕不是似有還無的微弱優勢,而是遠遠超出當前水平的顯著優勢。
貝佐斯最擔心的是,隨着公司發展壯大,大家會被成功衝昏頭腦,亞馬遜會在一片讚歌中“迷失了創業的初心,喪失了冒險的勇氣,丟失了對極高標準的不懈堅持”。
如何消滅驕傲自滿呢?
亞馬遜的方式,就是不斷提高要求,倒逼組織進步。
這個道理誰不知道?貌似沒什麼技術含量啊,但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亞馬遜不但把我們都知道的基本方法真正付諸實踐,還做到了極致,做到了整個組織無死角。
在亞馬遜,每年年度規劃都必須制訂提升計劃。比如:
做同樣的事,怎樣可以更高效?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户,給客户驚喜,還有哪些創新創意?
這樣的要求,不僅適用於高管,也適用於普通員工。
亞馬遜在招聘過程中有個特殊的角色——“把關人”。其英文是Bar Raiser,直譯過來就是提高標準的人。
顧名思義,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不斷提高亞馬遜的人才標準,確保整體人才水平的持續提升。
在沒有競爭壓力時也主動降價是亞馬遜獨特的倒逼機制之一。
2015年,貝佐斯在致股東的信中談到,自2006年推出以來,亞馬遜雲服務(AWS)已主動降價51次,而且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競爭壓力。
為什麼要與唾手可得的利潤為敵?
除了亞馬遜一貫堅持的為客户創造驚喜、創造價值,與客户建立長期信任關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要倒逼自己,不斷提升經營效率,推出性價比更高的創新服務。
要知道亞馬遜雲服務在最初長達7年的時間裏,都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
太容易掙的錢,太容易讓人驕傲自滿,讓人喪失鬥志。
2)消滅官僚主義:沒人,沒錢,沒機會
貝佐斯極其厭惡官僚主義,而且真正優秀的一流人才也都非常厭惡官僚主義。
在官僚主義的庇護下,一些能力有限、業績寥寥的平庸之輩反倒可以身居要職,手握各種資源,對什麼事情似乎都可以發表意見,但對什麼結果都可以不負責任。
官僚主義一旦生根就難以剷除。首先流失的,必然是一流人才。他們從不缺機會,會另謀高就。於是,公司就會迅速陷入“第二天”的深淵。
如何消滅官僚主義?貝佐斯有三條“獨門心法”,在此分享給大家:
控制編制
在亞馬遜,與創造更好的客户體驗直接相關的人,如程序員、工程師、客服人員等,被稱為直接人員,其餘的統統是非直接人員。
對於非直接人員,編制控制得很嚴。亞馬遜對中層管理崗位的控制尤為嚴格,貝佐斯認為很多平庸之輩常常藏匿於此。
控制費用
與很多高科技公司不同,亞馬遜以極其節儉著稱。想在這裏鋪張浪費,實在是連門兒都沒有。
一年的淨利潤已超過100億美元,為什麼還這麼摳門?
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讓人浮於事的官僚主義無處藏身。
簡化流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好的流程,就無法快速擴張。
那麼,如何區分什麼是官僚主義,什麼是好的流程呢?亞馬遜前高管羅斯曼總結了六條判斷標準:
有些規定,無法解釋清楚。
有些規定,不符合服務客户的初衷。
提出合理的問題,無法得到滿意的回答。
遇到有爭議的問題,不允許提交上級快速解決。
涉及協同要求,沒有明確的服務標準及響應時間。
有些規定,根本就不合理。
如果存在上述現象,就需要仔細分析現有的流程規定,認真思考如何優化。
3)重新定義負責:無論風雨,使命必達
當業績目標沒有達成時,經常會上演相互指責、相互推脱的大戲。
比如,新產品銷售遠低於預期,銷售部門會抱怨研發部門的產品設計得太差,根本不是客户想要的;研發部門會抱怨銷售部門不瞭解客户需求,當初給的產品定義就不對。
這樣的場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有時,內部協同比外部合作還難。貝佐斯不是神,他與我們一樣,在內部協同方面,也遇到過很多問題,經歷過很多痛苦,發過火,也罵過人。
但與我們不同的是,在發火、罵人之後,他能靜下心來,看到問題的本質,找到根本性的破解之道。
經過苦思冥想,貝佐斯在2003年找到了答案,這就是“重新定義負責”。
在那年的一次高管會上,他把自己總結的三步法告訴了大家:
1.自力更生:凡是達成目標必需的相關職能,儘可能拉進項目組,力求不依賴別人。
2.明確要求:凡是不能拉進項目組的,即便是內部協同,也要像管理外部合作方一樣,明確具體交付要求,達成共識、承諾一致。
3.得有備手:凡是需要在項目組之外進行協同的,都得有後備方案,確保萬一對方不能如約交付時,也能完成工作,達成目標。
這就是貝佐斯定義的“負責”,即無論風雨,使命必達。
這對每個人,尤其是項目負責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沒有極強的責任心、對每個關鍵細節的深度把握,沒有對工作成果極高標準的不懈追求,是無法做到的。
亞馬遜為什麼能做到?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他們聚焦於因,懂得只有對的“因”,才能實現好的“果”。
為此,他們在識人用人、指標數據體系、數字智能工具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只有把正確的人、精準的數據、智能的工具集成在一起,才有可能達到貝佐斯要求的“負責”,才有可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
貝佐斯重新定義負責,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內部協同的世紀難題,還在無意間培育了亞馬遜雲服務(AWS),這個幫助亞馬遜一舉成為可以比肩微軟、谷歌的高科技企業,全球市場份額始終保持第一,每年能為公司貢獻一半以上的營業利潤。
03
小 結
亞馬遜堅決反熵,強調始終創業,永遠都是第一天,即無論公司發展多快、規模多大、實力多強、市值多高,都要像創業第一天一樣,快速靈活、持續迭代。
為何強調“第一天”?
事關公司生死存亡:堅持與熵增做鬥爭
事關超越客户預期:永不滿足是神聖的
如何防範“第二天”?
四條初級版建議:真正痴迷客户、抵制形式主義、擁抱外部趨勢、提高決策速度
三條高級版建議:消滅驕傲自滿、消滅官僚主義、重新定義負責
關於作者:拉姆·查蘭,全球著名管理大師,被《財富》雜誌稱為“當今指導企業成功發展的一派宗師”。服務過許多全球領先企業,被譽為企業家的終極智囊。客户包括:通用電氣、杜邦、諾華製藥、可口可樂等。
楊懿梅,資深企業家顧問,畢業於哈佛大學、清華大學。曾就職於麥肯錫諮詢公司、貝恩資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授課。
本文為“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首發,摘編自《貝佐斯的數字帝國》,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轉載請與原公眾號聯繫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