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一則通知

有人歡喜有人愁

1月17日,某遊戲公司公佈了2022年寒假未成年人限玩時間的通知,通知顯示未成年人最多可玩14個小時遊戲。

具體安排是未成年人可以在1月21日-23日、1月28日、1月31日-2月6日(春節假期)和2月11日-13日的每天20時至21時之間登錄遊戲。除以上限玩時段外,其餘時間未成年人均無法進入遊戲體驗。其中還特別提醒,1月29日-30日(週六、日)為禁玩日期,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天是成年人上班調休的日子。

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這則通知一發,有人歡喜有人愁,未成年人抱着電腦痛哭,成年人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最高興的莫屬家長。該遊戲公司此舉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得出的結論,根據《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顯示,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遊戲服務作為一家企業,遊戲公司也是在儘自己的責任。

事實上,合理規劃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是有好處的,過度沉迷遊戲,會導致近視、學習成績下降、性格越來越孤僻等諸多問題。但這種方式,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答案還真不一定,史上最嚴遊戲防沉迷措施出現後,就有未成年人借爺爺奶奶的身份證去遊戲裏實名認證,一到深夜就會出現不少80歲老太開黑五殺,“我奶常山趙子龍”的景象在峽谷成為一代又一代的傳説。

除了借用家人的身份證,網上租用成年人遊戲賬號的生意也悄然興起。未成年人在網購平台租號,就算遇到人臉識別,店家也能提供售後服務,妥妥的“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

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現實證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論國家、企業如何嚴管,總有一些為了利益鋌而走險的人。因此,想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真正的根源在於父母。很多父母總認為,是遊戲毀掉了自己孩子,但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那些不負責任、生而不養的父母。

在埋怨孩子之前,家長們不妨回憶一下,是不是從小就拿手機來制止孩子哭鬧,孩子不吃飯,就扔個手機讓他乖乖吃飯,自己不想陪伴孩子,就讓動畫片和遊戲替自己帶孩子。

遊戲成了背鍋俠,掩蓋了家庭教育的失敗。生活在單親家庭裏的楊貝貝用母親的賬户給遊戲充值,母親胡紅髮現後撥打客服電話,要求退還費用,在三人的電話裏,13歲的楊貝貝告訴客服,自己沒有朋友,只能玩遊戲,同學欺負自己,她只是反抗了一下,就被老師帶着全班同學孤立自己,母親聽後卻説:一定是你自己不聽話,否則老師為什麼不批評別人就批評你?

從孫貝貝的經歷就能看出,很多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是因為現實中沒有可以填滿他們內心的東西,家長一味地指責和不解,更是讓這些孩子只願躲在遊戲的世界裏,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背後,往往有着深刻的心理機制,很多時候,他們轉向虛擬世界,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孤獨與挫敗。

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國家防止未成年人玩遊戲,防的到底是什麼?表面上看,我們防的是遊戲,擔心遊戲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擔心遊戲這個“精神鴉片”會毒害祖國花朵,讓我們國家“後繼無人”。

但我們真正防的其實是一切侵害、剝奪孩子內心精神世界的事物,遊戲不是罪魁禍首,缺少人的娛樂才是根源。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它能讓孩子在學業中暫時脱身,放鬆身體,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的遊戲是跳皮筋、扔沙包、悠悠球、彈珠、四驅車,到了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娛樂空間一點點被壓縮。

過去的傳統社區中,空間既開放又功能模糊,孩子能夠不受限地活動,爬樹、偷菜都是他們親近自然的娛樂活動,鄰里鄰居相互熟悉,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家長一句呼喊,孩子們就能回家吃飯。

而在今天以陌生人為主的小區裏,很多家長都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出來玩,再加上居民區的功能分區越來越固化單一,很多孩子只能在規劃好的遊戲區內玩耍,小區裏的幾個娛樂設施就是他們唯一的“玩具”,這樣的遊戲體驗遠不及父母小時候那般自由多元。

甚至還有很多家長花高價,讓孩子在室內遊樂場玩耍,但這些根本無法滿足孩子探索世界、親近自然的需求,再加上學校體育老師動不動就生病請假,唯一的户外活動機會也被剝奪。長期處在室內閉塞的環境裏,在成年人的密切監視下,在固定玩法、毫無創意的遊具中,孩子很難享受到自由玩耍的感覺。於是可以上天入地、具有高度自由的遊戲世界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特別是一些環境還原度高的網遊,裏面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更是引起城市孩子的興趣,這些美景奇觀,自然是比無聊枯燥的現實生活要精彩得多。

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所以,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不能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背後有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滿足兒童安全、便捷地使用城市空間的需求?此前,蘇州一位父親為了讓孩子不再沉迷遊戲,在郊區包了一片菜園,打造了一個現實版的“摩爾莊園”。他帶孩子親身勞作、親近土地,激發了孩子對自然的熱情,也解決了孩子對遊戲過度沉迷的問題。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的財力去承包一個菜園,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建造更多的城市公共遊樂空間。

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興起遊戲場運動,四十年代歐洲興起城市冒險遊戲場,為孩子提供充分的遊戲空間。2009年,英國有兩位媽媽不滿孩子們的公共空間被蠶食,便向政府提出要求恢復“玩耍街”,之後獲得許可,並將此模式在英國、美國、澳洲等國家和地區推廣。

遊戲沒有錯,它只是時代的產物,和曾經被禁止觀看的電視一樣,家長所有反對的東西,遊戲、早戀、漫畫等等,都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以掩飾自己教育的失敗,這是中國父母掌控孩子的一種手段,他們要無時無刻的讓孩子服從自己,從而彰顯自己的家庭權威,對於一切“反世俗化”的東西,都是他們不喜歡的,只要孩子不按照他們規定的路線生活,他們就要把責任推到第三者身上,從不會反思自己的過錯,因為他們奉行大人是不會犯錯的,大人不該向孩子低頭。

但孩子們只想要在正常的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不止未成年,在生活節奏快、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很多成年人也需要有一個東西,寄託自己的精神世界,逃離喘不過氣的現實。所以,防止沉迷遊戲的下一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創建出一個讓孩子安全健康玩耍的遊玩空間,讓每一個成年人得到喘息的休息空間,讓作為人類的我們,不用和機器一樣,無慾無求的活着。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6 字。

轉載請註明: 玩遊戲也調休?今年的孩子寒假只能玩14小時遊戲,父母這波贏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