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10月3日發出警告,歐洲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病例數量和地理分佈範圍都創下歷史紀錄。
ECDC和歐盟食品安全局的最新數據顯示,迄今共暴發2467起家禽疫情,4800萬隻禽類在受影響的場所被撲殺 ,發現187例圈養禽類病例和3573例野生動物病例。
當下歐洲暴發的史上最大規模禽流感,究竟對人類影響有多大?是否波及全球的禽類、蛋類市場?天目新聞記者專訪了揚州大學醫學院抗病毒藥物研究專家張評滸。
圖源: 新華社
極端天氣下候鳥“延遲”遷徙
大規模西遷傳播禽流感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顯示,2022年6月至8月期間,在歐盟國家野生鳥類中檢測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家禽養殖場發生的感染數量是去年的五倍,影響了37個歐洲國家,大西洋沿岸海鳥的繁殖地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禽流感為何會在此時的歐洲暴發?張評滸介紹,歐洲這個時間點暴發禽流感可能主要和候鳥大規模遷徙有關。往年此時,北方的候鳥已經南遷,但因今年北半球氣候異常偏高,候鳥遷徙可能有所延遲。
“歐亞大陸至南非存在一條橫跨多區域的候鳥遷徙路線,北極地區的候鳥,特別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候鳥,從東一路往西遷,第一站先到歐洲,再經中亞南下最終抵達南非地區,極可能是這個遷徙路線的候鳥引起了禽流感的傳播。” 張評滸説。
張評滸介紹,野生水禽由於其特殊的腸道結構可以同時攜帶多種亞型禽流感病毒,這為禽流感病毒重組產生新流感病毒提供了土壤。一般情況下遷徙候鳥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對候鳥本身是不致病的,但此類病毒一旦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組,有可能產生對野生鳥類或家禽高致病性的新毒株。
當鳥類大規模遷徙時,會把其腸道攜帶的流感病毒一路散播到各地。“候鳥在遷徙過程中可能會到處停留,它們留下的排泄物會污染水體及周邊環境。當地的野生鳥類或家禽一旦接觸到這種污染的水體或環境就容易被感染而發病,尤其是遷徙途中,露天養殖場暴露的風險較高。”
“雖然禽流感病毒因長期適應與野生水禽形成了一種共生的生態,但禽流感對家禽大多都是致命的。”由於家禽的飼養環境不同,養殖週期短,抵抗較差,一旦染上禽流感病毒,大部分都有可能致病。歐洲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策略一般採取嚴格的屠殺撲滅政策,不允許打禽流感疫苗,發現一起,就立刻撲滅一起。
圖源:新華社
人類感染可能性較低
疫情波及禽類、蛋類市場
本次禽流感來勢洶洶,會傳染給人嗎?張評滸介紹,禽流感自1997年首次發現跨種間傳播感染人以來,已經發生過多起禽流感病毒跨種間傳播致人死亡事件,如H5N1、H5N6、H7N9、H10N3、H3N8等亞型禽流感病毒都感染過人,但極少發生人傳人,這説明可能存在一定的種間屏障作用,它目前還不會輕易感染人。
種間屏障是指在不同的宿主之間病毒的生存與傳播存在一定侷限性,比如禽流感病毒在水禽腸道內很容易生存,但它一旦跨宿主感染哺乳動物,由於哺乳動物體內的宿主因素,例如體温差異,不一定利於禽流感病毒複製,因此禽流感病毒就不易發生跨種間傳播。
ECDC也提醒説,動物物種中的禽流感病毒可以偶發性地感染人類 ,但對人羣的總體風險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但可能對於直接接觸染疫動物的工作人員有略高風險,並有可能嚴重影響公共健康。
當下,為了儘量避免遷徙候鳥散播禽流感,人類也應採取積極防疫手段。“我們要加強國際合作,各國一起聯合防控,一是要加強候鳥的流行病學監測,提高遷徙地區的防控策略,防止染疫候鳥感染家禽,二是防止候鳥頻繁遷徙地區人與家禽接觸野生候鳥。特別是候鳥遷徙的春秋季節,最容易發生禽流感感染人事件。”
“當然,對於禽流感來講,大家不必恐慌,一是目前發現的大部分禽流感病毒還不具備大規模人傳人的能力,二是目前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藥物,對大部分禽流感病毒都有效。”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依據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數據估算,美國國商業農場今年暴發了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禽流感疫情,損失超過1900萬隻蛋雞 ,佔雞羣總數的大約6%,波及雞、鴨和火雞。據瞭解,法國是歐盟地區最大的雞蛋供應地,如今正遭遇最嚴重禽流感疫情,大約8%的蛋雞被撲殺 。
歐美紛紛大規模撲殺禽類,會對全球禽類、蛋類市場產生影響嗎?張評滸表示,對歐洲家禽市場來説肯定是有影響的,因為現在撲殺了近5000萬羽家禽,未來還存在繼續爆發的可能,但對我國的影響不大,我國是禽蛋出口國,可以滿足國內需求。
“因為歐洲是全球禽肉生產主產地之一,受禽流感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歐洲禽類、蛋類的價格可能會有一定的波動。” 張評滸説。